让农村住房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石柱县住房安稳及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综述


改造后的金铃乡传统院落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于小家,住房是依靠,是希望;于社会,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

我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县坚持狠抓落实的重点民生工作。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危旧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把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改危与改观同步实施、并举并兴,最大限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全面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全力实现村容村貌提档升级。

马武河畔的农民新居

改危筑就百姓宜居家园

“民以居为安。”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截至2015年,我县农村人口33.5万,其中建卡贫困户15758户54908人;贫困村85个;农村存量危房13269户,其中建卡贫困户3435户。为确保国家住房安全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县聚焦全县危房现状,结合全县贫困实际,科学统筹部署,稳扎稳打推进脱贫攻坚,有章有序开展危房改造,动态消除了农村存量危房,全面保障了农村住房安全。

精准识别,做到应改尽改。农村情况错综复杂,村民情况千差万别,统一政策标准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关键。2015年,我县按照市级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将“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纳入改造范畴;2018年,我县同步实施县级农村危房改造,对其余四类重点对象、一般农户存量危房全面改造,通过合理统筹将市县级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验收。为确保危房改造对象精准,我县组织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2000余人,对全县农村土木结构和全木结构房屋安稳状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组织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存量危房、疑似危房、建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覆盖鉴定。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计鉴定危房1343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0687户,将鉴定结果为C、D级的危房纳入改造范畴,对C级危房进行修缮加固,对D级危房进行拆除重建。

严把标准,确保住房安稳。危房改造过程中,为明确质量安全标准,我县多次下发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通知,组建11个督查工作组,分片包乡督导质量安全,累计开展督查248人次、走访203个村社、调查1427户,建立督导问题台账和整改台账294条,实行跟踪整改、销号清零,及时纠正和规范出现的质量问题,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为规范验收标准,我县组建专业验收小组,坚持“四不验收原则”(对象识别不精准不验收、改造内容超标准不验收、项目质量不达标不验收、一户一档不齐全不验收),严格遵守三级验收机制,实行一户一档,全面记录农户危改申请资料、过程记录和验收资料,对C、D级改造结束的房屋全面进行鉴定,达到改造标准的统一挂上鉴定牌,全县共计挂牌43000户。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64亿元实施“四类重点人群”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一般农户危房改造。

旧房整治,提升住房品质。在同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同时,我县还提出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工程,针对全县功能不完善、风貌不协调的农村旧房进行大力整治。2018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按照“有危改危、无危改观”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重点针对“五沿”区域(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江、沿城市周边、沿景区周边)农户和贫困户三层及以下的旧房重点实施“五整治”(整治庭院、墙面、屋顶、门窗、厕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全面保障住房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完善居住功能,有效提升建筑风貌。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完成25071户的旧房整治提升项目,不仅巩固了农村住房保障工作,还切实提升了农村住房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为全面推进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我县的“五整治”旧房提升项目得到市住建委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实施。

改造后的中益乡人居环境

改观打造乡村洁美新景

打造洁净乡村,建设宜居家园,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来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立足点,通过资金投入、全方位内容整治、高标准项目验收,多措并举补齐脱贫短板,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建设工作,不仅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五改”推进,改出“新生活”。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我县开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针对全县范围内所有农村人居环境不达标农户,结合农户改造意愿,根据“缺啥补啥”“应改尽改”原则,通过改厨、改厕、改地坪、改风貌、改习惯,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全县自筹资金3.08亿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改善37562户(四类重点对象15055户、一般农户22507户),其中改厨23970户、改厕18205户、改室内外地坪338.3万平方米、改风貌290.4万平方米,组织全县大型“改习惯”活动4次,有效改善了农村厨房、厕所、庭院卫生条件,彻底告别了农村“旱厕”时代,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市住建委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给予了大力褒奖,并于2019年5月在我县组织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场会。

示范引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按照城乡融合、产村融合、农旅融合要求,根据各村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生态环境、风土人情、传统建筑等禀赋,坚持“政府集中打造一批、农民投资投劳改善一批、农旅融合带动一批、传承保护利用一批”的思路,对全县242个村(社区)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居住、产业、生态等功能定位,通过集中力量展开试点示范工作,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我县先后将黄水镇万胜坝村打造成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将中益乡华溪村打造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了河嘴乡富民村、冷水镇八龙村、黄水镇金花村等5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和河嘴乡银杏村、悦崃镇新城村、石家乡黄龙村3个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及15个市级绿色示范村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及面取得实质性进展。2020年7月下旬,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传捷报,三益乡中堆村、三星乡雷庄村、西沱镇南坪村等23个村被市农业农村委认定为首批458个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

污水治理,再现水清岸绿新景象。近三年来,我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关要求,围绕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并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以来,我县按计划已完成悦崃、临溪、沙子、万朝4座污水处理厂的技改工作,完成率达100%;计划建设污水管网100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90公里,占全年任务的90%。近三年来,我县在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中,在各乡镇(街道)建成污水管网482公里。同时采取人工湿地、农村改厕、储粪还田、三格式化粪池等形式治理分散污水,在1000人以上常住人口的农村聚居点全覆盖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场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记者罗远琴 图片由县住房城乡建委提供)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