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人美

●李立峰

本以为只是在石柱过国庆节,没想到还过了重阳节。双重喜庆始料未及,仿佛时间翻倍,欣喜与愉悦也跟着翻倍。

四天石柱之行,从西沱古镇到千野草场,从大风堡到万寿山,一路都在登山,一路都在向上,仿佛在努力离天空更近。

石柱之行中,遇见三个人,让我尤其难以忘怀。

张仁华,石柱县“脱贫致富奋进奖”获得者,重庆市人大代表。

在沿溪镇清明村大垭组居民点,张仁华的房子和其他几户并排而立在两座山垭之间,门口是一个宽敞的坝子。从坝子上看出去有辽阔绝美的风景——长江在这里华丽转身,留下了皇华岛和一个小岛。在作家罗涌看来,这是长江之眼,是长江的黄金分割点。

背靠青山,有云栖;面朝长江,有风来。生活有了诗意的模样。这番景象任谁也想不到,几年前,张仁华一家还是贫困户。那时,他去煤窑打工,生活非常困难。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无地可种的张仁华办起了家庭农场,发展起中蜂养殖,从此开启了甜蜜事业。

张仁华脱贫了,成了致富带头人。这位憨厚朴实的汉子不忘乡亲,带动十余家一起脱贫致富。如今,这些脱贫户依然从他的家庭农场分红。罗涌也义务当起带货人,帮助张仁华销售蜂蜜。在张仁华的家门口,挂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的牌子。这里,也是罗涌的成名作——《深山松涛》的诞生地,其故事就取材于清明村。此后,罗涌创作了《连山冲》等多部小说,记录了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史。如今,他又一头扎进桥头镇,开始创作反映乡村振兴的小说,书写时代的发展和山乡的巨变。罗涌与张仁华的故事,将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中继续书写。

刘相龙,重庆好人,石柱县万安街道居民。

刘相龙之前在苏州开厂,外贸生意做得相当好。六年前,他听闻朋友厂里有位员工家庭非常困难,其卧病在床,两个孩子无人照顾,遂伸出援助之手。

刘相龙专程从苏州奔赴孩子们的老家河南信阳,为其家庭申请低保提供帮助。从苏州回家乡石柱办厂后,孩子们也都跟着他来到了重庆。如今,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均由他负担。

刘相龙热衷于慈善事业,救助对象覆盖河南、广西、湖北等地。几年来,他捐出去的善款超过了30万元。

一名企业家,当有社会责任感。如果创业顺风顺水,企业利润丰厚,拿出一部分回报社会、救助弱小,实属良善。但倘若企业发展困难,甚至处于亏损,仍然不改初心、热衷慈善,那就是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事实上,近几年,刘相龙的企业发展并不顺遂,开办的培训学校也有亏损。即便如此,他还在坚持长期资助救助对象,他负责的慈善组织活动也在照常进行。

刘相龙助人为乐的故事,像玉带河的潺潺流水,向着长江奔流,滔滔不绝。

王洪培,抗美援朝英雄,石柱人,转业后被安置在西安工作。如今回乡探亲的他,已是90岁的高龄老人。

在万寿山近乎90度的绝壁栈道上,我手脚并用,气喘吁吁地爬了上去。刚一立身,便遇到了王洪培老人,穿着短袖,身体健硕,慈眉善目。

问及年龄,立马让我肃然起敬。一个年轻人爬得腿肚子打闪的绝壁步道,90岁的老人居然轻巧地爬了上来。这是何等的身手矫健,何等的好身体啊!

老人告诉我,他1951年入朝作战,所在的部队由皮定均将军指挥。由此推算,入朝作战的时候,他才19岁。他说,回头还会发我们一些抗美援朝的史料。

《长津湖》等电影,让我们重温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壮举和英雄史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我曾陪着孩子看了好几遍。

如今,影视剧中描述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感到无比荣幸,纷纷加了老人的微信,拉着英雄合影,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英雄就在身边”“追星就追这样的星”,长大后要努力成为国之栋梁,用所学所长报效祖国。

石柱之行,匆匆数日,接触数人,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善良品质、崇高情怀,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

比起风景的美,最美的还是人心。发现石柱的人美,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