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大爱扛起特殊家庭的“幸福重担”

p1_s (3).jpg

冉从芬(左)陪母亲聊天

记者 隆太良 李玉霞 文/图

家中,本该是顶梁柱的两个人都是残疾人,这对于一个农村女人来说,日子可怎么过?日前,记者在王家乡花源村娇山组采访时了解到,该组村民冉从芬就遭遇到这样的不幸。今年54岁的她,用顽强的毅力撑起一个特殊家庭,至今已30年,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花源好人”。

遭遇不幸,她用责任挑起“千钧重担”

“此前,这个家庭遭遇很多不幸,多亏从芬大姐撑起,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采访中,花源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林的一席话,道出了这个家庭30年来的遭遇。

那是1992的一天,冉从芬的丈夫李昌万在加工鞭炮时发生爆炸,双手掌被炸断,落下肢体二级残疾。

面对从天而降的灾祸,望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冉从芬擦干眼泪,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冉从芬家里,还有一位残疾人,名叫李昌发,是她丈夫李昌万的哥哥。李昌发幼时患病,导致智力低下、身体虚弱,走路经常跌倒,常常摔得鼻青脸肿。家里人多次送他到医院做检查,却查不出病因,后被鉴定为一级残疾。

自从走进丈夫的家门,冉从芬就帮助公公婆婆照顾大哥李昌发。公公婆婆去世后,她便将李昌发接到自己家里居住。

“为了这个家,我决不能倒下!”谈及自己的家庭情况,冉从芬在感慨的同时透露着坚强。生活的窘迫和磨砺,让她从未放弃希望:只要勇敢面对,就会峰回路转,迎来海阔天空。

坚强不屈,她用爱心筑就“向善天梯”

李昌万致残的前几个月,一日三餐都是冉从芬给他喂,就连早晚穿衣脱衣和上厕所也要她帮忙才行。当李昌万心情不好发脾气,冉从芬还得微笑着好言劝慰。

为了让丈夫能自己吃饭,冉从芬到街上买来一把铁勺子,在饭前用带子绑在丈夫的手臂上,方便丈夫自己吃饭。

“这把勺子已陪伴我30年了,妻子也辛苦了30年。30年来,家庭的重担全压在我妻子一个人身上,我们一家欠她的太多了。”采访中,李昌万感动地说,为了不拖累妻子,他曾多次叫妻子离婚,每当冉从芬听到这个话题,就用手捂住他的嘴不让说。

冉从芬的公公婆婆在世时,从心底里非常感激这个比女儿还孝顺的儿媳。大米、蔬菜都是冉从芬种出来,加工好,再送进门。两位老人病倒后,冉从芬一边操持繁重的家务农活和照顾两个残疾人,一边悉心照顾两位老人直到去世。

随着病情加重,李昌发已瘫痪多年,起床穿衣要人帮忙,吃饭要送到床前,到室外透透风需要人搀扶才能慢慢挪动……冉从芬没有任何怨言,一直默默照料着。

冉从芬娘家的母亲年过古稀,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常见性老年疾病,她的弟弟一直在外务工。为让母亲安享晚年,三年前,她将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居住,照顾其衣食起居。

“有福拖住一屋,有难也要拖住一堆。”冉从芬真情的流露,是这位农村妇女最真最美的写照,她用双手为家庭筑起了向善向好向美的“天梯”。

豁达乐观,她用勤劳打造“最美家庭”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王家乡党委政府和县残联等部门单位的帮助下,冉从芬家建起了新居。她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养猪、酿酒、种辣椒、种蔬菜、种水稻玉米、就近务工等,奋力自谋脱贫出路。

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兴。如今,冉从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宽敞漂亮、院坝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的绿化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地里的庄稼长得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温馨又幸福的家。”“她家被评为五星级农户。”“她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冉从芬勤劳朴实、豁达乐观,花源村的村民只要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冉从芬用善良和真诚传递着孝老爱亲的真情,用无私大爱扛起了特殊家庭的“幸福重担”,用勤劳实干打造出了村民心中的“最美家庭”。她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夫妻,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大爱……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