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乡村画卷

华溪村中坪“脆桃+”产业基地一角

近年来,中益乡以钉钉子精神,在牢牢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中益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乘风破浪,奋楫笃行,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贫困群众在“真投入”和“真帮扶”下,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为提高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我们结合自身的条件,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之中,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说,该乡深刻理解、精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点,牢牢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益乡“三农”工作总抓手。

脱贫奔小康交通必先行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中益乡牢固树立“脱贫奔小康,交通必先行”理念,以交通助推产业发展为重点,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补齐交通阻碍发展的短板。

近日,笔者走进龙河村“核桃+”种植基地,看到田间一派繁忙景象,10多名村民正在辛勤地劳作。“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闲地,人车出行都不方便,更别谈发展产业。自从路修好后,这块地便成了香饽饽。还是国家政策好,交通便利后就有企业来落户,我们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一位村民感叹到。得益于村村通、组组通的基础道路建设,中益乡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全乡有200余家农家乐,一批农民种养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直接带动1000余名老百姓就地务工增收。

“路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中益乡乡长刘登峰说,“近年来,我们一边多渠道投入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涉农企业发展产业。另外,中益乡还充分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对推动‘大黄水’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业大发展铺平“振兴路”

在近年来的深度贫困乡扶贫开发实践中,中益乡创造出了许多新鲜的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沿着扶贫开发的成功轨迹,乘着国家政策的春风,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该乡产业发展之路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2017年12月以来,中益乡在“三变”改革的火热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了“明晰规范产权、优选产业项目、培育经营主体、注重权益保障、防范管控风险”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激活了农业农村农民活力,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前不少农村承包地被弃耕撂荒,地里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农民致富无门。但另一方面,中益乡也拥有可变成金山银山的绿水青山资源。为了唤醒大山里的沉睡资源,将“资源变为资产”,各级干部跋山涉水,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土地、森林、水力、旅游风光、民俗文化等绿特资源“家底”,根据权属范围划分村民和集体固定资产。经过反复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作为试点村的中益乡华溪村最终形成了以打造“中华蜜蜂谷”为品牌,以特色生态旅游为核心,以发展具备“增收、观赏、蜜源”等功能的经济林木和木本药材为基础,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以蜂蜜、中药材、民宿、农家乐、旅游、电商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思路。目前,华溪村中华蜜蜂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黄水人家”等15家品牌民宿逐步开门迎客,即将失传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益土戏重新在乡间上演。

“村里有了钱,就能对困难村民开展救助和资助,惠及患大病和子女读大学的低收入户,有效防止他们因病因学二度返贫。”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

人居环境佳乡村美如画

“环境美了,大家住得更加舒心,才能迎来更多游客。”这是中益人民的共识。“既要搞脱贫攻坚,也要注重乡村振兴。”这是中益乡党委一班人的共识。现在的中益乡,道路畅了,房院美了,村庄靓了,游客留得下来了,村民们看着美不胜收的家园笑开了花。

道路畅了。在中益乡,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黑难出门”的出行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们出行更方便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也可以在步游道上慢享田园风光。村上还为农户发放卫生垃圾桶,在每个院落公共区域设置垃圾接收点,每天由乡环卫车逐点清收,干净整洁的道路在山水田园中穿行而过、交相辉映。

房院美了。为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中益乡积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紧锣密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庭院和改厕、改厨、改地坪、改风貌等工作,不仅美化了乡村的“面子”,更提升了“里子”,昔日看不得、坐不得、闻不得的环境卫生状况已销声匿迹,蜂蜜色的土家吊脚院落纤尘不染,木柴堆放整齐有序……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与整洁漂亮的村庄、田园相映成趣。

村庄靓了。中益乡持续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专项行动,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放置花盆、种植花草、栽种果树,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张贴图文并茂的家训文化牌,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增添了“气质”,中益村民一谈到现在的村庄,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脸上带着自豪且满足的笑容。

文明引航向夯实“软实力”

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也是脱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能致富、不返贫的基础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促进乡村发展,中益乡着力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县建成乡级农业科普馆、蜜蜂馆,传承民俗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同时,中益乡各村乡村文化大舞台积极开展区域文化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科技文化活动,成为该乡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如今,全乡7个行政村均建设了农民文化广场,村级公共图书馆、运动场等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打造了具有中益特色的文化产品,不断激发老百姓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导人民群众热爱和建设美好家园,充分发挥了先进文化引领作用。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中益乡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始终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管用之策,真抓实干、务实有为,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严防致贫返贫现象发生,带领人民群众齐头并进奔小康。

今天的土家山寨,《太阳出来喜洋洋》依然在传唱,但唱的不再是对“不愁吃、不愁穿”解决温饱的渴望,而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益乡广大老百姓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上全力奔跑。 (记者 谭华祥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