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助”村润心田 ——记三星乡石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钱宗魁

szb0820003_002_01_s.jpg

钱宗魁(左)检查人畜饮水池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驻村,先要‘驻’好心,才能‘助’好村。要沉下去、融得进、干得好,让老百姓真满意,才叫真‘助村’。”8月16日,谈起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从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到三星乡石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的钱宗魁坚定地说。

从今年5月驻村以来,年届半百的钱宗魁脚踩泥土,俯下身子,真情帮扶,用实干助力乡村振兴,一桩桩事迹如涓涓细流,温润着老百姓的心田,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转变角色从“坐机关”到“走田间”

“沉得下去、配合得好、做得好事……”三星乡党委书记谭千红在介绍钱宗魁的驻村工作情况时言简意赅地说。

驻村伊始,千里迢迢来到石星村的钱宗魁,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向村“两委”干部学习基层工作方法和经验的同时,紧锣密鼓展开入户走访工作。

石星村下辖7个组,共有1100多户3800余人,在村干部陪同下,钱宗魁和驻村工作队员谭清心每天往返10余公里,第一时间完成了全村逐户走访,掌握了各组地理环境、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自然资源、乡土文化、特色产业等情况。

“走进农家院落,穿行在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就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钱宗魁说,他每次下乡后回到石星村便民服务中心,就把当日走访和开展工作的情况,工工整整记录在工作笔记本上。

通过走、看、听、问、记,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全力配合村“两委”干部开展各项工作,钱宗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名国企干部到乡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变。

心系群众建“突击队”送“及时雨”

“余支书,你看,这水流多急、水多清澈啊,这下老百姓不愁没水喝了。”日前的一个早上,钱宗魁与石星村党支部书记余洪来到高兴组大粱子(小地名)人畜饮水池旁,当钱宗魁掀开水池的水泥盖板,看到粗大的水管里,山泉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水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近段时间以来,受持续高温影响,大粱子人畜饮水池原取水点水源供应量减小,不能满足当地30余户80余名村民和两个生猪养殖场上百头生猪的饮水供应。

面对旱情“烤”验和人畜饮水难问题,钱宗魁寝食难安,他与余洪商议,将驻村工作队员谭清心、张利娟和村组干部、管水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抗旱“突击队”,他们不畏酷暑炎热,连续多日跋山涉水,在深山密林中探寻水源。

当一行人在距离大粱子人畜饮水池上游约3公里的汉堡湾(小地名)的山林深处,听到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时,大家欣喜不已。钱宗魁、余洪等人拨开荆棘杂草,选择好取水位置后,开挖土石、建小水塘、铺设管道……大家撸起袖子、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汗水湿透了全身也毫不在意。大家齐心协力,仅用一天功夫,圆满完成了通水任务。

连日来,该“突击队”还在中心组和新春组建起了临时取水点,确保了区域内23户村民60余人和畜禽的用水需求,群众称赞不已。

望着汩汩清泉清泉从自来水管流出来,家住高兴组的生猪养殖大户王超英感动地说:“这水就是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送的‘及时雨’啊,不仅让我们喝上了放心水,我养殖的40多头生猪的饮水问题也解决了!”

面对村民的称赞和感谢,钱宗魁真诚地回答:“让各位父老乡亲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勇挑重担让“操心事”变“暖心事”

“钱书记用实际行动,配合村里的工作,将村里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为了感动群众的‘暖心事’。”余洪告诉记者,钱宗魁驻村3个多月来,只回过家一次,其他时间都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就连双休日也在村委或田间地头忙碌着,连在石柱县城租的房子都没去住过。

5月上旬,正是移栽秧苗的最佳时机,在老家耕过田、插过秧的钱宗魁挽起裤管,与村组干部一起,帮助无劳动力家庭插秧助耕,红红的背心,成为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6月下旬的一天,我县出现强降雨天气,三星乡下起了瓢泼大雨,在该乡党委政府统筹下,石星村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职工闻“汛”而动,钱宗魁与村组干部冒雨巡回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路上的积水淹没到了小腿,暴雨淋湿了衣服,他们全然不顾,坚持走到位于华阳组大岩嵌(小地名)的最后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才放心返回村里。

为“啃”下撂荒地复耕这块“硬骨头”,钱宗魁与村组干部一起集思广益施“粮”策,在6月和7月高温期间,他戴着草帽早起晚归,配合村组干部排查撂荒地块、协调村民地界纠纷、现场监管施工安全,整日忙碌不已,最终按时按量完成了全村108亩撂荒地复耕任务。

“乡村振兴是时代给我们的‘考题’,如何做好这张答卷?把脚踩进泥土,把汗水抛向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一道,勠力同心、接续奋斗,这就是我的答案,也是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钱宗魁说。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