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毕业生易志坚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殊荣

szb1109003_002_01_b.jpg

szb1109003_002_02_b.jpg

三沙市永兴岛海滩上一片“沙变土”试验田喜获丰收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11月7日,记者从县委宣传部获悉,在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举办的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上,于1981年毕业于石柱中学,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的易志坚,荣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据了解,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于11月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10人。仪式现场播放了每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主办单位领导为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据介绍,出生于1963年7月的易志坚,是我县枫木镇人,高中阶段在石柱中学就读,后考入重庆大学。1988年到重庆交通大学工作,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当日的 “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举办单位对易志坚的先进事迹作了介绍:他不可思议地用力学“密码”打开了“沙变土”之门,用“沙漠土壤化”技术打造出万亩“生态奇迹”。他是逆行者,身居都市、罹患癌症,却克服万难、自筹经费,执意与千里之外的沙漠立下“约定”,十二年来,义无反顾。从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若尔盖沙化草原到西沙岛礁,从中东沙漠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他用科技“魔杖”点绿万亩荒漠,为全球沙漠化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

土地沙漠化治理,一直是世界级难题。2008年,易志坚开始从力学角度思索,如何让沙漠具有土壤的特性。数年后,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这种黏合材料无毒无副作用,将此加入沙中,沙粒间便可获得“万向结合约束”,成为沙子向土壤转换的“密码”,从而拥有类似土壤的生态力学属性和涵养水分、营养的能力,成为植物生生不息的载体。

截至目前,易志坚带领团队在沙漠打造出1.7万亩生态绿洲, 在“沙漠土壤化”后的产业基地里,种植出萝卜、高粱、狼尾草、番茄、茄子等70多种作物。其中,乌兰布和沙漠种植的萝卜亩产达到1.3万多公斤,高粱亩产789公斤,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力学遇见沙漠,是我一生的荣幸。”据易志坚介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而我国沙化面积达25.95亿余亩,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如果将“沙漠土壤化”这项技术用来改造我国1%的沙化土地,将获得2600万亩可利用土地。

记者在采访时获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的实际举措。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4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易志坚荣获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消息传出,石柱中学的师生们感慨万分。该校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校友”为榜样,学习和传承榜样精神,接力精神火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