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党史学习教育专刊

【第1帧】


天色微暗,在乌云悄悄泄露的一丝天光之下,细雨轻轻地亲吻着它——一块安静的墓碑。
在海拔1000多米的三星乡三树村,前来祭奠张承燕烈士的部分干部群众、学生代表,静静地看着烈士墓碑,神情肃穆。
【第2帧】


1907年,张承燕出生在石柱三根树(今三星乡三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里学堂初中部,被乡里人誉为“小秀才”。
然而在那个年代,三根树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和军阀、官僚、地主的三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业衰败、百业凋零、兵匪横行、民不聊生。张承燕看着家乡兵祸民忧,自己空有才华,却有心无力。
【第3帧】


1925年冬,共产党员曹成武(又名曹天禄)来到三根树,他以教书为掩护,暗中传播马列主义。张承燕、李干之、郎裕良等一批当地进步青年受到启迪。
1926年春,廖子良(丰都县崇德乡人)来到三根树,与张承燕取得联系,并向张承燕传播革命思想。是年冬,接受了新文化和进步思想的张承燕由廖子良、朱泽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石柱县在本地入党的第一个党员。
1926年6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杨闇公,以国民党临时四川省农民部(左派)农民部长的身份,在重庆江北县举行了农民运动研究会,石柱县张承燕、廖子良、李干之、刘达山、郎裕良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廖子良、张承燕等人回到县里,以“四川省巴(县)南三区彭家场农民协会”为榜样,组织了“青年自治会”“杀刀会”“戒嗜团”等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三根树一代团结群众,为石柱党组织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帧】


1928年,正值春日,万物复苏。中共丰都县委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建立三根树党支部,由张承燕任支部书记,杨绍康、周登禄分别担任组织、宣传委员,这是石柱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三根树党支部的建立,是石柱革命斗争史的转折点。三根树党支部成立后,先后发展了熊占西、熊若飞等十几名党员,并在三根树、官庄、于偏子、北瘠山等地建立了党小组,逐渐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
【第5帧】


1928年秋天,三根树农协会在石柱马家坝双凤庙附近一个叫朱槽的地方,召开了达300多人参加的农民赤卫队和苏维埃成立大会,取名马家坝双凤庙苏维埃政府,选举张承燕为主席。
此后,张承燕作为农民赤卫队大队长、苏维埃政府主席,带领大家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他多方筹集武器,巧夺国民党陈兰亭师步枪子弹,提高自身战斗力。他还参加了丰都县委领导的崇德乡观音农民暴动,成功掩护了正遭受国民党正规部队围剿的利川县小河李宽文“神兵”安全撤离。
对待土豪劣绅,他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劫富济贫行动,打开他们的粮仓,分给广大农民度荒,同时壮大了赤卫队的力量。
不幸发生在1929年的2月19日。由于三根树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民运动,触动了土豪劣绅的利益,他们开始对革命阵营进行疯狂反扑,并组织暗杀队,对农运负责人和革命积极分子进行暗害。
这天,张承燕在一个叫小金坝冒水洞的地方被暗杀,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年仅22岁。
【第6帧】


张承燕去世了。三根树的党员和赤卫队员沉重地将他安葬。可是,革命还需继续,带着张承燕的理想,李干之继任了三根树党支部书记。
这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始疯狂镇压三根树农民赤卫队,追捕李干之等共产党人,派兵大肆“清乡”,对三根树进一步实行连保连坐,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三根树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李干之赶紧安排尚未暴露的党员和赤卫队员就地隐蔽,然后带领已暴露的50多人迅速进入偏僻的都督村、坝周坝等地,借着深山密林的遮掩,开展起了艰苦的游击战。
【第7帧】


这场势单力薄的游击战旷日持久,众人东躲西藏的生活一直坚持到次年4月,希望终于来临。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建立起来,并迅速扩展来到了石柱边境。李干之率领100多名赤卫队员加入大部队。
遗憾的是,到了7月中旬,二路红军游击队的主力撤离了太平坝等地后,国民党反动势力趁机卷土重来,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清乡”,并对共产党人疯狂镇压。
革命又一次陷入了低潮。李干之等人没有放弃,想方设法革命到底。鲜血、生命、同胞!带着战士们用生命书写的革命意志,他们转入地下,坚持开展游击战。
1931年,秋风瑟瑟,枯叶落地。李干之终于亲手处死了国民党刽子手。转身,他带领队伍连夜前往鄂西投奔贺龙领导的红军部队。新的革命尚在途中……
眨眼100年过去,三根树党支部遗址变成了学校,依然是希望的诞生之地,一块记录历史的石碑竖于门口,引无数人驻足。
总 编 辑:禹云洲
副总编辑:刘小平
编 审:张俊杰
编 辑:朱晓铃
策 划:王盐欢 朱俊峰
【第8帧】
本彩信通过华龙网集团手机报云平台统一发送。
手机报标识码:202106181745280508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