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金竹乡

金竹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与县城相距61公里,四周与金铃乡、新乐乡、洗新乡、沙子镇毗邻。金竹乡原名水田乡,以乡政府驻地有水田而得名。1953年2月,分栗新乡部分设水田乡、龙门乡。1956年末,合为水田乡,乡政府驻地小湾子。1957年迁马颈子,1958年改为水田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涪陵地区的一个乡同名,加之政府驻地周围长满金竹,遂更名为金竹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2001年7月,在全县乡镇调整中得以保留。2002年12月,由原4个村17个组整合为3个村10个组。据2015年统计数字,全乡有459户1649人,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

过去,金竹乡的土家人赶沙子关场,金竹至今不赶场。金竹到沙子关25公里,货物运输全凭人力。金竹乡无场可赶,政府所在地很小,除有几家吊脚楼居民外,就一所学校、一所卫生院。政府的办公楼已经改修成两栋预制楼,以前的破烂木房退出历史舞台。所在的院坝也变成水泥地坝,不足300平米,却是非常整洁干净。学校新修成预制结构楼房,只有两楼一底四五间房子,有10多位老师、20来个学生。学校小巧,教学楼与住宿楼形成一个四合院,很清洁。新修的卫生院在学校食堂下面,有1名院长、1名医生、1个床位,虽说小巧,但功能齐全,十分整洁。

金竹乡几乎就在一匹骏马上。全乡仅有3个村,在马背上的叫和农村,北边马肚上的为上升村,南边马肚上的叫建设村。乡政府便坐落于马颈子,海拔1125米。

从长江边出发的巴盐古道,经沙子镇进入金竹乡,然后再翻山越岭,直达湖北来凤、湖南龙山。这是土家先民在古代开凿的贸易通道,为穿越武陵山连接东西部交通的要道之一。

这条古道上著名的险关“连三冲”,就在金竹境内。连三冲古道沿山脊而建,而山形酷似一匹自西向东倒着身子喝水的骏马。马嘴处叫“水井塘”,由此上到马颈子,为“一冲”;到马背前足处,小地名一碗水为“二冲”;最后直达山垭口马屁股,小地名席子厂为“三冲”。一冲比一冲高,一冲比一冲险。连三冲最高海拔1700多米,最低海拔500米,要走完三冲,须得2个小时。站在山下仰望,大山巍峨,巴盐古道如蛇影般蜿蜒穿梭其间,直插天际。走在三尺石板路上,如登天梯,如达云里,无不惊叹于我们的先辈开凿道路的艰辛,以及背脚子们翻山越岭、战胜大自然的豪情斗志。

当地居民谭明术老人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他做过7年的“背脚子”,从金竹运粮到县城,又从县城背货回来,每次背运近百公斤,往返10天时间。每天除给生产队交1元外,自己挣得力钱5角。1986年1月,金竹乡通了公路,他的背脚子生计歇业。

虽然巴盐古道早已长满树木,人们也不再走这条苍凉古道,但谭明术老人至今还经常表演“背脚子”功夫,并展示保存完好的扁背、打杵、背夹、三窝撑、马灯等背运工具。他感叹道:“当年打着火把,背驮重物,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艰难地行进在大山野岭。相比之下,现在的金竹人太幸福了。”

从金竹乡的地理环境看,七曜山主峰横卧四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人迹罕至,属穷乡僻壤之地,被称为“山那边”。有则民谣为证:好个水田坝,不上就是下;上山在云间,下山在河边。

过去,这里的确田少地贫,交通十分闭塞,进出完全依靠人力背运,往返一趟县城,需要10天时间。1958年,修通了至栗新的公路,金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得以改变。2001年,乡政府组织村民投资投劳,修通了村道,实现“村村通”。但是,金竹乡的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014年贫困统计反映,全乡仅3个村,就有2个为贫困村。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乡加快了高山生态移民和贫困户异地扶贫搬迁步伐,大批项目上马,大量资金投入,使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全改善,集体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建设与和农两个贫困村发展起黄连和速丰林种植,实现贫困群众家家有产业支撑、人人有股权分红,上升村也有了烤烟和中蜂两大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竹乡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致力于谋划振兴乡村,昔日的险山恶水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境内的龙门溪,被称为七曜山的“世外桃源”,已有企业租赁入住,发展规模化蜜蜂养殖。七眼泉大峡谷被县农旅集团相中,纳入旅游精准扶贫开发项目,马背上的巴盐古道恢复为旅游登山步道指日可待。处于全县偏僻、落后、原始的袖珍乡,即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变身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中一颗璀璨的深山明珠,成为康养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

随着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推进,从县城出发的旅游公路也开始建设,并在金竹境内左右分开,与金铃新乐洗新等乡连成环线,金竹乡一跃成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如今,勇敢的金竹人正骑着这匹神奇的骏马,冲出大山,驶向美丽的新时代。(作者 罗涌)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华英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