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蜂产业发展工作的意见解读

    发展中峰产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

    一是加大优质蜜源培植。充分结合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分区域、错季节建立蜜源基地,根据不同海拔气候和不同季节培植柑橘、枇把、洋槐、盐肤木、玄参、瓜蒌、三叶草、苜蓿等为主的经果林、中药材、草本蜜源植物。积极引导蜂农及种养企业、大户实施“养中蜂、栽果树、种药材”发展模式,实现多重收益,全年发展蜜源植物1万亩,确保全年蜜源丰富充足,切实提高全县蜜源载蜂量。

    二是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养蜂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中蜂标准示范场5—10个,按照“蜜蜂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总体要求,规范养蜂生产,提高养蜂机械化水平,加强疫病防控,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加强全县中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健全中蜂良繁体系,充分挖掘本地中蜂遗传和生产潜能,加强石柱中蜂生产性能测定和品种改良,为我县中蜂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力度。切实提高蜂农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强化业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指导作用,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建立养蜂技术培训基地。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街道)对蜂农开展集中统一培训或分季节培训,深入养蜂场(点、户)现场指导,不断提高蜂农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全县蜂群成活率达90%以上,每群蜂年产蜜5公斤以上。开展中蜂养殖、中蜂防疫检疫、优质蜂产品生产、蜂产品加工与检验等技术培训,培育一支懂技术、能生产的专业技术队伍。

    四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围绕全县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3+3”产业体系,结合脱贫攻坚战略,立足实际,以中益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依托地区良好的蜜源条件和中蜂资源,充分发挥中蜂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等优势,加快推进中蜂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覆盖带动,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率。指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蜂短平快项目,带动全县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脱贫致富。开展中蜂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代养模式,培训指导贫困户养蜂技术,保障代养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积极探索“企业+城市人+贫困户”扶贫模式,积极推广订单帮扶模式,推动蜂产品电商营销。大力发展中蜂养殖扶贫,以养好“十箱蜂”为发展目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五是加大产品品牌建设。紧紧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打造“源味石柱”蜂产品品牌;建立蜂产品销售平台,拓展蜂产品销售渠道,切实做好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提高产品档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蜂产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创建特色突出、产品新颖的品牌,鼓励企业开展SC认证,申报绿色产品、知名商标,创建“石柱中华蜜蜂”地理商标。

    六是强化县校(院)合作力度。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市畜科院和西南大学蜂业科技资源,统筹兼顾生态中蜂产业链各个重要技术环节,加强“院—校—企—社会团体”合作,构建“产学研推”合作创新平台。针对我县中蜂产业发展在蜜源、蜂种、饲养、机具、病虫害、授粉、蜂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集思广益,协同攻关,为提升我县中蜂产业规模和效益,促进全县中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为全县中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是强化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蜂产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实现对全县蜂业的质量追溯、数据分析、行业管理、政策发布、咨询服务、品牌宣传、技术推广等应用。结合多个数据系统进行管理、整合、分析和利用,从中发现潜在问题和有价值的规律,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升蜂产业管理能力和效益。积极接通全市乃至全国蜂产业大数据平台,为我县中蜂产业开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八是创新营销模式。构建蜂产品电商运营模式,加强电商企业与蜂业企业合作,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蜂产品生产管理平台和移动营销网络。推动蜂产品生产基地与生鲜采购商(生鲜电商、商超、社区便利店、水果店、餐饮等)合作对接,设立蜂产品体验店、自提店和提货柜,加强与传统鲜活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合作,探索蜂场会员宅配、蜂产品众筹、线上线下、社区支持蜂业等“基地+城市社区”的直配模式。

    九是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中益乡丰富资源优势,结合中药材、经果、果蔬等产业,种植蜜粉源植物,以蜜蜂产业为重点,打造以蜜蜂文化为主题,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蜂旅结合发展的产业品牌,建成蜜蜂特色小镇。(来源:石柱县政府公众信息网)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