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与县职教中心共建非遗传承基地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王建行)为深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助力我县职业教育发展,丰富职业教育课堂,实现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与县职教中心签订了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上,县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田超超与县职教中心校长谭春祥签订了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合作协议。谭春祥与“石柱土家啰儿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成柏、“土家米米茶习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方蓉,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颁发了外聘教师聘书。

据介绍,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将分阶段支持县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入县职教中心开展传承教育活动。为确保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刘永斌、刘成柏、马方蓉三名传承人将定期到县职教中心开展相关课程培训,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和县职教中心将对其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估。

为助力县职教中心创建市级及市级以上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为该校赠送了《石柱土家啰儿调》等书籍,供该校师生学习。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总体目标,极力打造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将遗产保护、人文发展、文脉传承、文化生态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时代文化,将非遗“厚家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我县已在西沱古镇建设了石柱县非遗馆和“玩牛”“盐运民俗”等传承所,在县民族文化中心建设了竹铃球专题展览馆,在全县打造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展示所(点)共46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个(枫木小学),县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2个(马武小学和民族中学)。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