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的教师生涯

●汪万英

我的公公叫王朝允。公公先后上过五所大学,曾当过小学教师和部队文化教员。他从万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西沱小学教数学,数学教得好,篮球打得也很好。王场太和小学校长王洪尧慕名前往西沱小学诚挚聘请,公公盛情难却,也为了照顾家庭,欣然应允。

公公在王场太和小学教数学时,有个与众不同的规定,大家公认的是考试得60分及格,他却规定要80分才及格。以80分为标准线,考试得60-80分的,每差一分打一板子;低于60分的,每差一分,打两板子。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讲人情不讲价钱,他的亲妹妹王朝馥,考试不及格一样挨板子。学校有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制作板子——两尺长、三寸宽、一寸厚的竹块。

在公公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凡是从王场小学出来的学生,数学都是顶呱呱的。很多孩子考上了中学、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

抗美援朝老兵王顺田也是公公的学生。他说公公书教得好,为人耿直,但对学生要求特别严,学生对他又怕又喜欢。他回忆说,当时学校是二层木楼,学生一下课就在回廊上嬉戏打闹,跳得“叮叮咚咚”的响。但学生无论玩得多么忘情,只要一听说“王老师来了”,就吓如惊弓之鸟,一溜烟跑回教室坐好。一天,王顺田和几个同学在回廊转角处蹲着打珠珠儿,突然看到王老师来了,大家吓得珠珠不要站起来撒腿就跑。听到公公大吼一声“转来”!他们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弯腰驼背,灰溜溜乖乖地转回来。

1951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连长来到太和小学动员大家参加抗美援朝,一下子就看上了身高1米75、篮球打得漂亮、数学教得好的公公。公公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位姓袁的抗美援朝老兵激情满怀、绘声绘色地跟我讲了一段往事。他说:“在新兵集训的时候,我们连最吼得起闹得起,随便啥子比赛都拿第一。你晓得我们连为啥子嫩个得行不?嘿!因为我们连有个文化人撒!你晓得他是哪个吗?嘿!他是王朝允呐。他教我们唱歌,不管简单还是难的歌曲,只要他把歌单一看,就开始教大家唱,而且他打拍子的动作特别潇洒。所以我们连总是最好的。”

公公上过大学又当过老师,到朝鲜后,连队领导安排他担任文化教员。当时的志愿军很多都是文盲,因此文化教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扫盲。在那硝烟弥漫、轰炸不断的条件下,教材什么的都没有,怎么给战士上课呢?公公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带着花名册,一个班一个班去上课。他要求战士们先学写自己的名字,写100遍,一天下来就都写得有模有样了。

接下来是学写家信。公公一个挨一个听战士们自述家境,帮他们写成家信,然后让他们去读这封家信,自己再去写,最后背下来,直到达标为止。半个月下来,战士们写出了10多封家信,每一封家信都感人至深,有的战士边读家信边流泪。这样不到半年,有的战士认识1000多字了。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公公随部队回到祖国被分在华北军区。在全军区“才干大比武”中,公公以数学满分的成绩勇夺桂冠。他被聘为军区的数学高级文化教员。公公说,那些孩子学习非常勤奋刻苦,进步很快,对老师也很尊敬。

1954年6月,公公因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专研,教学成绩优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三等功”。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