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刚的竹铃球情结

p1_s.jpg

金成刚在带队训练

p2_s.jpg

金成刚与队员介绍竹铃球文化

p3_s.jpg

金成刚带领团队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比赛

特约通讯员 罗涌

一只竹编的圆球,如足球一般大小,内有铜铃,叮当脆响,这便是土家竹铃球。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近四十年来,活跃于武陵山区,常常出现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

运动场上,一群身着土家服饰的少男少女,攻守腾挪、穿插运动,角逐一只竹铃球。突然,竹铃球闪电般地飞向接球员,只见一位背着花篮背篓的少女,瞬间弹起,仰头注视飞来的竹铃球,然后转身横跨,双腿划出精彩的一字马,在漂亮的身姿展现中,将球稳稳地接住。“赢了,赢了……”掌声、喝彩声霎时响彻球场。每一次竹铃球比赛,既是一场竞技大赛,也是一场精美的艺术表演。武陵山土家族人,不仅把拼搏的力量留给赛场,也把矫健的身姿、美丽的倩影,留给了观众。

而每一次精彩的体育赛事和表演,每一个竞技大赛动作规则,都是石柱民族中学副校长金成刚的精心策划,浸润着他的心血,牵动着他的神经。长期致力于竹铃球艺术研究推广的金成刚,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钟爱着竹铃球事业。

土家族人四十多年的执着与坚守,让竹铃球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农家玩具转变成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从发现、挖掘、整理、提炼、推广到现如今的声名远播。

醉心事业的奋斗者

金成刚是石柱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直在为石柱土家竹铃球事业奉献青春和聪明才智。

2003年,金成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首次通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黔江区教科所许力心老师的引荐接触到了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就有土家竹铃球。此后,他对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着了迷,并对其散发出来的民族魅力深深折服,并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钻研,几乎将自己的青春都献给竹铃球。

2005年,金成刚任石柱民族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第二年,开始组建队伍,集中训练,备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严谨细致的金成刚,从零开始,多次走访1999年参与过相关竹铃球国家级比赛的师生,了解竹铃球比赛规则。通过两年的实战训练,加上不断潜心观察和思考,金成刚不但建立了参赛队伍,还在许力心老师初创的竹铃球规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体育竞技规律,进一步完善了竹铃球竞技规则。

2007年,金成刚作为竹铃球队编导、主教练,带领石柱民族中学团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举斩获金牌,为土家竹铃球的传承与发展夯实了基础。2009年,在多方努力下,竹铃球入选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成刚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2011年,金成刚带领团队参加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银牌。2015年,金成刚率队出战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夺得金牌。石柱土家竹铃球,从此蜚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界。

2016年,重庆市授予石柱民族中学竹铃球训练基地、重庆市民族教育特色校园称号。同年,竹铃球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高中百门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并在2020年通过验收,获得优秀等级。

2017年,石柱县举行第二届民族运动会,竹铃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18年,为更好地发展竹铃球,石柱县建起了竹铃球厂,金成刚参与了竹编技艺传授探讨、成品指导系列工作。

2019年,金成刚带团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银牌。同年,土家竹铃球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成刚被推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人选。

2020年,石柱县民族中学被授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竹铃球)传习所。同年,金成刚带领团队参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日企业家交流会上的演出。

石柱土家竹铃球团队,累计参加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以石柱民族中学为代表的石柱竹铃球队参加五届,夺得三金两银,战绩斐然。

民间文化的守护者

来自于民间的竹铃球,能得以快速发展,金成刚为之付出的艰辛难以想象。

“武陵山盛产竹子,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大量运用了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器具,因此出现以竹子为主要原材料的竹铃球,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探究,有源于金成刚的民族情结,也有源于对竹铃球的热爱。竹铃球民间艺术的发现,跟许力心老师独具慧眼、用心挖掘有很大关系,而将竹铃球发扬光大,形成完备竞技规则,走向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并带领团队数次斩获大奖,与金成刚的执着努力息息相关。

2011年,县人民政府召开竹铃球专题座谈会,决定整理出版一本竹铃球专业书籍。此后,金成刚殚精竭虑,精心编撰。2015年,《竹铃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书》出版发行。

从1999年开始,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员会、重庆市体育局每四年都会审定通过《竹铃球竞技规则》。作为大赛规则,运用于竞技比赛,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而不断完善这项比赛规则的,正是来自于金成刚团队。竹铃球竞赛规则,不仅是石柱乃至重庆市体育竞赛规则,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竹铃球竞赛规则。

2021年初,石柱县民族中学与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土家竹铃杯”文艺大赛,在首届竹铃球接球员技能比赛之际,探索把竹铃球从单一的体育项目开发,拓展到其他领域,探究其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内涵与外延。

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到民间文艺的艺术展现,这也是民间文艺家们共同的责任。因为这项竞技项目,根植于民间,传承于民间。

金成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把竹铃球推向中国体育竞技赛场。而今,他又在竹铃球的民间艺术领域展开角逐,目的就是要这让项民间非遗项目,成为喜闻乐见的百姓运动。

第一届竹铃球诗歌散文征文比赛之后,他将获奖作品收集整理,做成一本精美的书籍,留下精彩的记忆。2022年3月,他再次联合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推出第二届“土家竹铃杯”文艺大赛。在他的争取下,参赛作品征集范围扩大到了美术、书法。这样,可以要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家参与、挖掘竹铃球民间艺术潜藏之美,让这项民间艺术在体育赛场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其矫健之美,让这种美走向中国的民间艺术殿堂,走向千家万户。

勇于探索的后继者

竹铃球的首位挖掘整理者许力心老师已经去世多年,后继者们,仍在坚守着那份初心与使命,不仅继续助推这项竞技事业发展,而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2022年3月,金成刚成为了土家竹铃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对于竹铃球事业,金成刚是这样说的:“竹铃球不仅是一项民族体育事业、一项民间艺术精粹,更象征着土家族人向上向美的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它来源于民间,应当回到民间,回到农家院子,回到打谷场上,回到放牛郎中,传遍土家山寨,家喻户晓,世代传承。”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