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举办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

szb0430002_006_01_s.jpg

与会人员考察来佛古寺暨书院遗址

本网讯(记者 梁德风 周伟 文/图)4月27日,县政协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秦淮月逝世90周年纪念暨《滴翠轩诗草》与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弘扬石柱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我县乡村文化振兴,促进石柱高质量发展。

秦淮月,又名光升,字印潭,号印川,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生于彭水县中堡核桃树,1854年随兄秦辉庭迁居石柱直隶厅马武坝杨柳湾。他从小熟读经书、爱好诗词,20岁赴临江(忠州)院试获生员。同治四年(1865年),他设帐教授弟子,以教学、游览、吟诗为乐,其学生遍及石柱和川鄂黔边等地。光绪年间,他获恩贡生,但拒为官而仍在乡下教学吟诗。民国初,他与石柱县知事闵问聃共创“南华诗社”,常同知音之士切磋唱和,题咏更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秦淮月卒于马武坝,终年98岁。《滴翠轩诗草》是秦淮月一生诗歌创作的集成,共四卷。由于战乱、政局动荡等原因,该书卷目前仅其后裔手中遗存了第一、二、四卷孤本,诗489题约800首。

当天上午,县政协副主席张平带领政协社法民宗委、马武片区和社法民宗小组委员,特邀县文艺界本土专家,一行30多人,到马武镇来佛社区杨柳湾,考察了秦淮月遗存的书院、陵园、秦家祠堂和来佛古寺暨书院遗址。下午,在马武镇政府举行了研讨会。

会上,秦淮月后裔秦继东介绍了秦淮月及其《滴翠轩诗草》孤本情况。政协委员刘建平发言归纳了秦淮月的四个方面的贡献:是石柱二秦(秦良玉、秦淮月)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武陵山区诗歌文艺的一座“高峰”;是成渝双城巴蜀走廊的文曲之星;是步履丈量华夏大地的民族精英。同时他还解读了《滴翠轩诗草》的风情画卷、赶考之路和民族交融的几个专题。特邀专家也解读了滴翠轩诗草的经典篇目。参会委员就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宣传、利用秦淮月文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把秦淮月诗歌与土家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政协社法民宗界别和马武片区小组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很有意义。”张平在发言中从“用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产业激励人心、用精神文明建设提振人心”三个方面,就如何实现我县文化振兴、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市委和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弘扬土家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县发展实际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助力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