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歇镇: “鸡窝田”变“示范田”

szb0324002_001_01_s.jpg

宜机化改造初具规模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文/图)“土地宜机化改造后,既便于机械作业,减少劳务费用,又可提高粮食产量。”3月21日,记者在大歇镇高杨村中台组农田宜机化改造现场采访时,大歇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宜机化改造,让以前的“鸡窝地”变成了“示范田”,让昔日“沉睡”的土地变成了“活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据介绍,近年来,在丘陵山地农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细碎,机械作业基础条件差”“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中台组属于丘陵地貌,受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200亩的零碎地、“鸡窝田”因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人工耕种劳动强度大,耕地产出效益低,一度出现撂荒情况。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有效突破农机化发展“瓶颈”,通过加大科学种植力度,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粮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强,大歇镇对中台组的200亩零碎地和“鸡窝田”申请了土地宜机化改造。

今年以来,大歇镇遵循“小并大、短改长、弯改直”的原则,按照“水平条田化、地块缓坡化、坡地梯台式、路相连渠相通”的方式,推进土地宜机化改造工作,经过紧锣密鼓施工,目前初具雏形。

“盼望了这么久,以前无法耕种的‘鸡窝地’‘巴掌田’变成大块田了,以后实行机械化耕种更方便了,发展产业更有劲头了。”看着逐渐成型的大块田,中台组的村民们高兴地说。

“大歇镇对中台组的坡地进行水平条田化、地块缓坡化、坡地梯台式改造后,降本增效效果明显,综合机械化率可达到95%以上,每年每亩节本增效超过400元,每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15万元左右。”据高杨村党支部书记谭华权介绍,该工程完工后,既可降低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还将打造成“示范田”,通过示范引领,对其它地方的零碎地、“鸡窝田”进行宜机化改造,发挥出较好的社会效益,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