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瞄准“四新”发力 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p2_b (1).jpg

太阳湖航拍 通讯员 解国清 摄

重报记者 赵童 刘玉珮 彭光灿 

2021年12月27日,整个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千野草场,大片火棘刺透皑皑白雪,用耀目的火红色展示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石柱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提出,要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动能提升、绿色转型主动仗,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奋力开创现代化石柱美好未来。

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

1991年,石柱对外联络的通道,仅有一条公路。彼时,从石柱到重庆,需先乘车到丰都高镇,再乘船到朝天门。这个过程,得花一整天时间。而石柱到成都,则需3天。

历经30年不懈努力,独特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已成为推动石柱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必备要素。从石柱乘高铁,已经实现“1小时重庆、5小时武汉、8小时广州、9小时上海、10小时北京”。

特别是近年来,石柱一面加强与周边区县联动,一面强化自身交通建设,不断在交通建设上“换挡提速”。全县“一环七射八联线”公路网络和“四高一铁”的综合交通骨架逐步成型,交通优势日趋凸显。

未来5年,石柱将充分发挥联通“两群”和鄂西的节点作用,抢抓“高铁时代”机遇,聚焦东南西北、铁公水空、互联互通,全力建设高质量交通强县,加快构建“七高四铁一港一场”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切实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努力在渝东鄂西区域发展中发挥集散作用。

全县将加快交通强县建设步伐,积极推动渝宜高铁、梁忠石高速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国省道、县乡道养护和改造工程,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不断完善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努力打造渝东鄂西综合交通新枢纽。

打造“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

2021年10月15日,石柱至黔江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运营,我市渝东北、渝东南“两群”,有了首条直连的高速通道。

交通助力,使地处中西部交界处的石柱,已成为“两群”重要联结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直通中东部的交通要道、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通江达海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推动“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自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擘画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美好蓝图,并就渝东南建设乌江画廊文旅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出明确要求后,石柱便迅速行动,积极融入示范带和示范区建设。与南岸、綦江、忠县、丰都、四川内江、湖北利川等地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跨区域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石柱将立足长江上游、武陵山区、“两群”节点,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积极作为办好合作的事,以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为牵引,加强与“两群”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协同协作,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努力在“两群”绿色协同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全县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依托“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平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打造“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新典范。

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走进石柱冷水镇八龙村,群山沃野映衬于蓝天白云之下,同纯正的田园风光组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依托绝佳的生态环境,八龙村村民安居乐业,种植莼菜4000余亩,把家乡建设成全球最大最优质的莼菜基地。每年,这里都会举办莼菜文化月,挖掘和宣传莼菜文化,为产业振兴、地方发展助力。

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不仅是八龙村。近年来,石柱一手摘穷帽,一手谋振兴。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片加快建设,黄水万胜坝社区、冷水八龙村、中益坪坝村跻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石柱过去的主战场是脱贫攻坚,现在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石柱县委主要领导表示,石柱将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片建设为重要抓手,分层分类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在武陵山区乡村振兴中发挥先行作用,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打造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

实践证明,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石柱大有作为。

过去5年,石柱康养经济蓬勃发展,“六养”产品和服务享誉全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石柱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康养经济占据全县经济总量“半壁江山”。预计“十四五”末,全县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5%。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基在产业,希望在产业。

石柱将用好先发优势,依托绿色生态,推进全域康养,建立完善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康养产业体系,丰富优化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康养经济支撑力、影响力、带动力,努力在成渝地区康养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作用。

全县将全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采取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全力打好产业升级主动仗,不断夯实康养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工业提速扩量、旅游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康养经济新标杆。

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2021年7月20日,为期4天的“中国·重庆(石柱)第五届康养大会”在石柱黄水开幕。大会围绕市委“要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着力打造康养与生物医药两张牌”的相关规划,进一步聚焦“中医药与康养”,推动“康养石柱”建设。

本届康养大会,石柱签约总投资额110.3亿元的多项康养投资项目;签订了“秦良玉文化”、铁人三项赛体育运动发展协议;举行了“西沱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铁人三项运动特色学校”“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授牌仪式;发布了《石柱黄连产业白皮书》……

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既是市委、市政府为石柱锚定的发展方位,也是石柱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定位。连年举办的康养大会,都是“康养石柱”的丰收季。连续成功举办5届康养大会,极大地助推了石柱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步伐。

石柱将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联动高水平、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打好“五大主动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定力、凝聚合力、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