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见水记乡愁
——中益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助力民宿旅游发展纪实


偏岩坝农家乐

“中华蜂蜜谷”风光

“中华蜂蜜谷”风光

“三峡蜜罐”扶贫车间

原生态的金溪沟溪流


小桥流水,黄墙黛瓦,坐赏田园胜景,聆听蛙声一片……这样的农村,才是我们记忆中的乡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图景在中益乡铺展。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换乘飞机、动车、汽车三样交通工具亲临中益乡视察“两不愁三保障”时觉得“心里托底了”,也是对该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的肯定。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中益乡坚持党员先行,率先垂范,以小整治改善大环境,以小堡垒推动大提升,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党旗红、环境美、居民安、产业兴的“彩色风景线”。

黄墙黛瓦,群房连体,农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中益乡,这个渝东南大山深处的土家山寨,经过近3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终于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新式村居干净整洁,家家院落花园一般。”5月21日,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刘美华惊叹不已。

锁定目标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深度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如何让农村既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能像城市一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呢?

2017年8月29日,市委书记陈敏尔亲临中益乡实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后指出,要深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四个深度”的要求,既为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益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覆盖全乡7个村,涉及1850户6105人,重点实施以改风貌、改厨房、改地坪、改厕所、改习惯为主的“五改”项目,计划改风貌1850户57万平方米,改厨房1210户,改地坪1630户25万平方米,改厕所895户,建三格式化粪池930口,同步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是一个惠及千家万户但又庞大、复杂的工程。”中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登峰说,该乡在项目实施中,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总目标,自始至终严格按照“两统、一分、三监管”方式稳步实施。

“两统”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组织全体乡政府干部、村干部、驻村队员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按照“缺啥补啥、应改尽改”原则,对需要改造的项目进行统一登记造册,聘请专家按照“中华蜜蜂第一镇”主题对风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发展增彩;统一建设:对风貌改造等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实行统一招标建设。

“一分”就是分户实施。对改地坪、改厨房、改厕所等实施难度较小的项目,鼓励群众分户自主建设,按照统一标准给予补助,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充分发挥群众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无力自建的农户可委托代建。

“三监管”就是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监管,项目监理监管。通过层层监管,督促施工企业和实施群众按质量标准完成改造任务。

“中益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本属试点,没有先例可循。”县委常委、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介绍,为此,该乡在上级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请来了部分专家领衔的智囊团共同把脉,引进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民宿经营、文创、电商等专家团队,用最先进的理念,量身打造“中华蜜蜂第一镇”。

最大化因地制宜,利用乡土工艺,就地取材开展整治的事例比比皆是。利用旧房拆除的木料改造民宿,利用当地的鹅卵石铺设地板、堆砌景观围墙,将污水沟治理后植上花草成为滨水花园,用撒草籽的方式整治道路两侧的裸土……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大大节省了绿化及整治费用。

综合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减少过多水泥硬化,保留“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乡愁。“没有过多地改变原貌,却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位前来参观学习的市内其它乡镇代表点赞道,“因地制宜办大事,为村庄留文、留迹、留魂,值得学习。”

据中益乡副乡长张昭介绍,自2019年起,全乡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一开始,村民对于这种处理方式不理解、不习惯,各级党员、基层干部便深入到村民家中,给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通过“村村通”广播、文化长廊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我们村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它垃圾三类,家家户户都有分类垃圾桶,每月都有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各家卫生进行评比。”中益乡建峰村党支部书记冉启飞说,如今,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愈发高涨,农村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群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动手实干,我们这个村就是一个大景区,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要利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让群众得实惠。”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

昔日堆满垃圾、淌着污水的河道,如今清澈见底;随处可见白色垃圾的道路两旁,如今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一幅幅“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的好”“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等主题宣传画、宣传标语跃然于墙面;一条条步游道在小河边、溪沟边蜿蜒;一片片别致的楼房有序排列……

接二连三民宿旅游渐入佳境

“中益乡保留着美好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观,地道的美食、淳朴的民风,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让我们不得不来!”在深度体验中益乡民宿旅游后,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走天下”十分感叹。

盛夏临近,中益乡即将启动夏日旅游项目,拟以夏日纳凉、土家文化、生态探幽、美丽乡村游为核心,接轨“大黄水”消夏旅游。

迎来生机的还有分散其间以蓝莓、脆桃、脆李、西瓜等采摘观光农业。目前,该乡光明村“蓝莓庄园”早熟蓝莓进入采摘季,吸引了大批游客进入庄园采摘。“到光明村三丈坝(小地名)采摘蓝莓,享受劳动的乐趣。随后去华溪村偏岩坝(小地名)吃吃农家菜、逛逛金溪沟、走走林荫道,吃喝玩乐都兼顾到了,还不用出远门。”本地游客小谭对此颇为满意。

“想吃姜爆鸭、葱油鸡、石磨豆花、柴火洋芋饭,非‘谭乡聚’莫属!”5月20日中午,来自县城的几个年轻人在盐井村檀香坝(小地名)“谭乡聚”农家乐吃饱喝足后,大发感叹。

“民俗气息最浓的,肯定是‘大湾民宿’。”谈及民俗旅游,中益乡分管该项工作的副乡长郎滔滔滔不绝。他说,大湾民宿海拔9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4℃,由重庆石柱农旅集团打造,以土家吊脚楼为基本元素,充分挖掘农耕文化,通体展示山、水、田、林、湖、石等自然景观。民宿内设生态阳光餐厅6间、土家特色餐厅2间,可接纳100人同时就餐。露天茶吧、商务会议室、精品民宿应有尽有……

“是政府的好政策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给了我们回乡创业的动力。”多年在外打拼的光明村党员冉启顺说,“回家守着二、三产业找钱,花得比在外少,赚得比在外还多,这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

尝到甜头,有了盼头。村民们积极参与“黄水人家”“森林人家”农家乐集群,共建美丽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大家踊跃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大家一起动手;村里大小事情,大家集思广益……一道党旗红、环境美、居民安、产业兴的“彩色风景线”在土家山寨格外靓丽,绿水青山正在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采访手记

全面发力兴家园

谭华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环、关键一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文明和谐。近年来,中益乡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高质量推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要。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广事杂,各项基础设施相对陈旧,配套资金缺乏,技术设备能力有限,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尤其是人才匮乏,导致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难以落到实处。中益乡坚持统筹整合资金,强化财政投入保障,设立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资金。在推进危房改造、农民就业、村庄规划、公共服务等工作中,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部分群众存在“局外人”现象,认为治理环境是政府的事和自己无关。中益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柴”艺大比拼、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参与者、建设者。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久久为功,才能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使资源环境成为可持续的生产力,让美丽生态化为美丽经济、带来美好生活,推进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气象、农业展现新质态。

(文字由记者罗贤为、游凤整理,图片为资料图片)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