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隆太良
开栏语:
1984年1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年,是时间的刻度,是奋斗的标尺。在30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发展,石柱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小康、从追赶走向跨越,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交出了不负时代的精彩答卷。本报从即日起,推出“奋进40载同心向未来”系列报道,陆续刊发40年来石柱县在工业、农业、旅游、交通、城市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激励全县人民奋楫扬帆逐浪行、勇立潮头加油干,共同谱写同心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弹指一挥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全县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县工业总量不断扩大,新兴动能不断迸发,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数字见证辉煌巨变。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46亿元,是1984年的252.78倍(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实现38.52亿元、68.36亿元、123.58亿元,分别是1984年的69倍、510倍、563倍);202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较1984年增长443倍; 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49家,实现工业产值94.3亿元,是1984年的330倍。
县工业园区
蝶变描绘工业发展“大蓝图”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打造“工业强县”,以工业崛起撑起经济脊梁,是4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初期,我县工业经济除煤炭、小水电站外,制造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改变工业“一穷二白”局面,全县上下齐发力,千方百计筹资金办企业,煤矿、铅锌矿、水泥厂、缫丝厂、卷烟厂、炭黑厂等大批国营、乡镇企业建成投产,食品、轻纺、化工等产业从无到有,迈出了石柱工业发展的坚实步伐。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为推动石柱工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把设立工业园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锣密鼓搞调研、做方案、审规划、跑手续。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改善环境、培植产业,积蓄后劲、加快发展”目标和任务,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战略,努力做好招商服务,积极谋划产业布局,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不断做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
“十三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开放兴县”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精深加工、清洁能源、康养制造“四大生态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助推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突出重点、持续发展,全力打造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康养消费品、以绿色建材为重点的新型材料、以风电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以汽摩零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全市清洁能源、全市泵阀产业“两大基地”,加快构建“两个百亿级”产业链。
蜕变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战略定乾坤,思路明方向。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柱县工业园区。2007年3月,批准成立了石柱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从此,石柱工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县工业园区开建以来,道路、桥梁、路灯、绿化、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成,满足了企业入驻条件。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优势企业为重点,以壮大产业为抓手,千方百计栽桐引凤、招大引强,实现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
我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同时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倒排建设工期,打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态势。
我县狠抓项目服务,落实好重大项目指挥部制度和“一企一组”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统筹推进项目洽谈、落地建设、要素保障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达产。
国网风电、西南水电、建源建材、万力联兴、海庆新材料、长捷电子……我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不断释放产业“磁场效应”。如今,一大批央企、国企、龙头企业落户石柱,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书写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全县完成工业投资32.8亿元,工业投资增长35%,增速居全市第5位;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4.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居渝东南第2位,打造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助力石柱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
重庆市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巨变培育产业集群“加速跑”
走进重庆晶工阀门有限公司看到,只见一台台数控智能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在重庆强钢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公司订单源源不断,工人们轮班加紧生产;在六塘、冷水、枫木等乡镇的风电建设现场,运载风电设备的车辆来往不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结合全县发展实际,聚焦清洁能源、泵阀仪器仪表、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全市清洁能源、全市泵阀产业“两大基地”,加快构建“两个百亿级”产业链,力促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全市泵阀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市级“一县一策”支持范围。
我县强化聚智赋能,加强企地合作,成立了招商领导小组,组建了产业招商专班。专班人员立足“4+2”产业加强精准招商、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四面出击,主动获取招商信息,按下了产业集群招商“快进键”。
围绕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国能集团、明阳智慧、许继电气等头部企业,带动石柱清洁能源开发重点企业落地达到10余家。截至目前,我县风电总装机容量46万千瓦,在建48万千瓦,已核准开工76万千瓦,开发规模居全市首位,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106万吨标准煤。
围绕全市泵阀产业基地建设,联合重庆川仪等头部企业组建全市泵阀行业协会。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核谷伟岸、金璋阀门、渝东阀门等泵阀仪器仪表生产企业91家,其中建成投产19家、在建22家,泵阀产业合同引资达到31.8亿元,铸造、机加、总装、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百亿级”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为让“外来”企业扎根下来稳定发展,我县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提供“一站式”“点对点”“一对一”服务,营造出安全、规范、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随着一家家风电、泵阀企业落地,一幅幅前景美好的“规划图”,正在变成可见可喜的“生产图”。
40载波澜壮阔,40载风雨征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秉承“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石柱工业必将谱写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