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秦良玉 文有秦淮月

县政协举办“诗画秦淮月”研讨活动

本网讯(记者 秦险峰)在我县历史上,秦良玉、秦淮月“二秦”可谓是文武领域的代表,秦良玉早已声名远播,可秦淮月还不为世人熟知。为进一步挖掘宣传秦淮月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县政协在马武镇开展“诗画秦淮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活动。

当天,马武小学会议室座无虚席,县政协社法民宗委委员、县政协马武片区委员、马武镇政府干部职工、马武中小学师生齐聚一堂,县政协常委刘建平讲解马武镇本土诗人秦淮月生平事迹和秦淮月文化。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开展研讨。

“秦淮月是家乡的诗人,他每天天不亮起床,学到深夜才休息,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学习。”马武小学学生陈忠明说。

县政协委员孙凤菊说,“诗画秦淮月”研讨活动走进校园,是对地方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传承的进一步深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报效国家,是助力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意义深远。

秦淮月,又名光升,字印潭,号印川,生于1834年,卒于1932年,清恩贡生,原籍彭水县,迁居石柱县马武镇杨柳湾,居所自名为滴翠轩。他从小熟读经书、爱好诗词,20岁赴临江(忠州)院试获生员。1865年开始设帐教授弟子,以教学、游览、吟诗为乐,其学生遍及石柱和川鄂黔边。光绪年间,他获恩贡生,但拒为官而仍在乡下教学吟诗。民国初,他与石柱县知事闵问聃共创“南华诗社”,常同知音之士切磋唱和,题咏更多。《滴翠轩诗草》是秦淮月一生诗歌创作的集成,共四卷。由于战乱、政局动荡等原因,该书卷仅其后裔手中遗存的第一、二、四卷孤本,诗489题约800首。

县政协委员、“同心论坛”读书会负责人余启红表示,为将秦淮月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要加强对秦淮月文化的挖掘整理,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通过绘画、剪纸、视频等形式加强秦淮月文化的转化,让更多人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加大秦淮月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增强孩子们的乡土文化自信,让秦淮月文化后继有人。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