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兴村“领头雁”

—— 记金铃乡银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文泽

余文泽(中)在熟地种连基地查看黄连苗长势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何燕 文/图)一条条公路畅通整洁、一排排民居整齐美观、一张张笑脸幸福甜蜜……走进金铃乡银杏村,处处展现出新农村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面对此情此景,村民们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我们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变化,既要靠党的富民好政策,又要靠我们村的好书记余文泽。”

排忧解难,群众好评如潮

“余支书,要不是你配合乡干部帮我跑路,我妻子的残疾证,不知道哪个时候才能办好哦!”近日,银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文泽和乡干部来到沙沱组走访时,肢体二级残疾的向大林紧握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向大林的妻子方秋菊是智力三级残疾人,而向大林行动不便,正当他为妻子办理残疾证的事发愁时,余文泽和乡干部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今年春节前,当余文泽和乡干部将方秋菊的残疾证送到向大林、方秋菊夫妇手中时,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余文泽出生于1974年,2012年5月至2016年10月任银杏村综合专干,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任村委会主任,2021年3月起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成为村“两委“的“领头雁”以来,余文泽扛牢“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怀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真心真情,带领村组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例不胜枚举,深受大家好评。面对群众的夸赞,余文泽却谦逊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和村干部,这是我应该做的。”

以和为贵,创新基层治理

“我家临街的猪圈、牛栏棚和旱厕,虽然闲置多年,但我就是不同意拆除。哪个敢拆,我就找哪个的麻烦。”2021年,位于银杏村的金铃乡场镇在统一实施风貌改造时,一位村民拒不配合工程建设,影响了场镇风貌改造进度。

余文泽“三顾茅庐”,巧用“贵和工作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掰起手指算起了环境账、收入账、长远账……终于让这位村民“醒悟”过来,主动配合拆除了闲置的猪圈、牛栏棚和旱厕。

场镇风貌改造任务完成后,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这位村民借机开起了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每次见到余文泽,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余支书,亏得那时你苦口婆心的劝我,否则我还在外面打工呢。” 

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余文泽成立了“和为贵民事调解工作室”,组织开展了法治讲座10余场次,通过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极大地提高了群众遵纪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乡贤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榜样面对面”活动6场次,增进了邻里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 

余文泽利用“和为贵民事调解工作室”,不断深化“贵和工作法”,推动实现矛盾纠纷“专业化”“一站式”化解,开辟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在场镇风貌改造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村组干部调解群众矛盾119起,配合乡司法所、乡信访办解决历史疑难问题26件。在351国道改造金铃乡段的征地工作中,配合乡党委政府调解群众征地纠纷56起。 

千米小长街,旧貌换新颜。如今,走进金铃乡场镇,统一风貌的土家吊脚楼别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街上,民俗歌舞表演和非遗手艺展丰富多彩,这颗深山中的明珠重新焕发出璀璨光彩。 

聚焦产业,走出富民兴村路

“这块熟地种植的黄连管护得好,按照这样的长势,成熟后亩产量可达800斤,这套熟地种连经验值得大力推广……”近日,余文泽来到沙沱组一村民的黄连基地,看着长势旺盛的黄连苗,对村组干部们喜滋滋地说。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余文泽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立足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积极探索“党建+基地+农户”多元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富民兴村之路,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银杏村“两委”引领下,近年来,该村有80多户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黄连产业,黄连在地面积有700余亩,户均年收入近10万元;2023年,全村有160多户群众共养殖生猪650余头,户均收入约1.5万元。 

为走上致富路,近几年来,沙沱组村民谭宗伦和妻子彭大翠,在余文泽等村干部的帮扶下,不辞劳苦发展黄连产业,每年种植黄连收入在30万元左右,从脱贫户变成了产业发展大户,成为全村群众学习的榜样。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余文泽主导下,银杏村成立了重庆市月上金铃农文旅有限公司,成功孵化出“月来禧”奶茶店、金铃客栈、文创产品展示中心、腊肉加工厂等5家企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0多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担任银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余文泽为群众付出了多少,他从没计算过,但村里的群众对他的信任和拥护却有目共睹。现在,村庄美了、群众富了,广大干群的心更齐、劲更足了。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