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示范水库的建设故事

●谭光华

(上接第2406期)

1981年秋,示范水库开始扩建溢洪渠,从之前的一米多宽拓展到五米多宽,底面与侧面全部用条石铺砌、水泥挂缝。经过扩建,示范水库的泄洪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982年春,县水电局检查示范水库工作时,发现提灌站到处漏雨,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就地重新建房。谭继凡也反映说,原老旧变压器带病运行太久,噪声日渐增大,有可能影响到抽水提灌任务,申请及时更换。

不久后,县水电局通知谭继凡将原变压器运到县城调换。接到通知后,谭继凡赶紧协调新建大队果园的手扶式拖拉机负责运输。前后不到半个月,新的变压器运送到示范水库提灌站。

1982年夏,示范水库管理小组在提灌站原址上,利用谭继凡家的红苕地,改扩建成新的提灌站房。新提灌站占地面积大约6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间,按一楼一顶、火砖砌墙、水泥预制短板的建筑风格建造。管理小组成员发动各自家庭,每天出工出力,负责运沙、运水泥、运碎石,搬砖、搬钢筋、提灰桶……大家克服整整一个夏天的炎热干旱气候,总算在秋天建好了这座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站房。

有了更好的水库管理条件,为大幅度增加水库收入,除了蓄水、防洪、灌溉、养鱼,示范水库管理小组决定贷款购买电气机械设备,成立示范水库粮食加工厂,经营稻米、面粉、面条加工项目,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1983年,在得到一小笔贷款后,管理小组又筹借一部分资金,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购回钢磙磨面机、压面机、打米机、电动机等设备。新提灌站一楼东边一间作为抽水站专用,西边一间作为粮食加工车间,楼上东间为小厨房,西间作为粮食仓库。在楼房东西两侧,还扩建了两块石灰坝,专门用来晾晒挂面。

当地人习惯将示范水库粮食加工厂称为示范塘面坊,由于用电方便、设备先进、干净卫生、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良,加工厂一下声名远扬,生意迅速兴隆起来,每天加工的面条供不应求。他们将粮食加工后得到的麦麸、米糠等作为养鱼饲料,又大幅度提高了渔业产出。

由于综合效益持续攀高,示范水库粮食加工厂很快还清了所有贷款和借款,除了向新建大队上交管理提留款外,当年还实现了盈利目标。水库管理小组再次尝到了勇于创新的甜头。

1986年,示范水库计划纳入跳脚石大堰水电管理所统一管理。当地农电管理职能划归西沱供电站,水库提灌站仍归县水电局指导管理,继续委派谭继凡担任抽水站负责人兼农电管片人。在新建大队党支部书记谭继德的召集下,水库管理小组召开集体会议,大家一致决定将示范水库粮食加工厂承包给谭继凡,供其继续经营。同年年底,示范水库管理小组正式完成历史使命,宣布解散。

1989年5月,示范水库收归政府所有,委托大堰水电管理所给予业务指导,由新建村管理,自主经营。1992年,西沱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新建村第一至第六生产队被纳入农转非征地范畴,示范水库周边的三个生产队于1996年6月组建成新的独门嘴村。

2003年,独门嘴村与新生村合并为黄桷岩村。由黄桷岩村接替管理示范水库。

2008年,县水务局投入资金对水库大坝进行再次维修加固,大坝内侧全部铺设水泥方块,拆除大坝中部通底长石梯,保留暗涵式溢洪道,大坝外侧以水泥混凝土浇筑护坡区块,恢复绿化,达到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作用。

2018年,当地村委在示范水库大坝外规划建设新的村级公路,方便游人前来水库休闲游玩。为加强水体治理和资源管理,镇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示范水库库长,将其列入日常巡查工作范畴。

2020年以后,水库周边居民生活污水被统一纳入西沱镇排污管网系统,当地政府禁止了过去落后的养鱼方式,有效改善了水库水质。水库大坝里侧装上一米五高的金属防护栏,周边悬挂了警示标语标识,加强了水库安全监管和行人安全保障。

目前,西沱镇规划采取高低落差管道自流方式,将方斗山跳脚石大堰出水口的水源引流到示范水库。这个方案如能早日实现,可以进一步提升示范水库一带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西沱古镇消防用水、人畜饮水及南北龙眼桥流水提供更好的源头活水。那时候,西沱古镇东郊一带将形成以示范水库为核心的湿地自然生态区、古镇景区水资源涵养地,结合北侧的尖山子林区,为广大游客提供体验新农村、体验大自然、享受生态度假的好去处。(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