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致富“带头人” 做群众“贴心人”—— 

记石家乡人大代表、石龙村综合服务专干谭桂权

谭桂权(左三)召开院坝会收集社情民意

从发展产业致富到担任村综合服务专干,再到当选乡人大代表……多年来,石家乡石龙村的谭桂权积极发展产业,不仅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为致富“带头人”,还积极建言献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更是乡亲们眼中的“贴心人”。

因产业致富,带村民增收

“他是一个能干人,凭着一股拼劲,今年种植辣椒6亩收入2.1万元,种植有机水稻15亩收获1.5万斤……”石家乡相关负责人掰着手指,算起谭桂权的“致富账”。

时值冬季,谭桂权正忙着清理辣椒梗,为明年的产业发展做准备。一旁的菜地里,蔬菜长得郁郁葱葱。

“我以前主要是发展黄连产业,积累一定资金后,随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2014年,我投资600余万元修建了馨月山庄。”谈及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谭桂权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谭桂权经营的馨月山庄有54个客房,可供百余人一同吃住,由于管理有序、经营有方,每年消夏时节,常常出现一床难求、一车难停的火爆现象。

近年来,随着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大片田地撂荒,谭桂权在经营馨月山庄的同时,又开垦了村民撂荒的田地,发展辣椒和有机水稻产业。

自经营馨月山庄和发展农业产业以来,谭桂权招收当地10多名群众季节性务工,工资最高的工种每月有9000元,普通工种的工资每月也有3500元,村民们为在家门口务工而欢喜不已。

“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一个人富裕其实不算什么,大家富裕才是真的富裕,村民选我当村干部和乡人大代表,我就要力所能及带领大家增收致富,这样才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谭桂权说。

为百姓建言,为政府分忧

一名乡人大代表就像一根纽带,一头连着职能职责,一头连着父老乡亲。成为石家乡人大代表以来,谭桂权在做好本职工作和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为政府分忧,让乡亲们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福祉。

石龙村石庙组村民主要以种植高山蔬菜水果、饲养土鸡生猪、就近务工等增收,但以前出行的公路要绕道,导致“特色山货”难出山,成为当地群众的“心病”。对此,谭桂权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修建石庙组连接黄水国道公路的建议。

然而,2022年4月,石家乡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在着手修建从石庙组中段(小地名)到连接黄水国道长达3.26公里的公路时,涉及20多户村民的土地。面对村民的诉求和意见,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庙组人,又是该组组长的谭桂权配合乡村干部,进村入院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面对面地为大家算起现实账、长远账,打开了群众心结,用真诚换取了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确保了该组的出行公路如期施工。

“以前是土路,走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硬化公路直通家门口,游客进山来了,特色山货变成了俏货……”当地村民开心地说。

为群众解难,让群众受益

谭桂权时刻牢记职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为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被广大群众称为“贴心人”。

石庙组的杨某某10多年前因骑摩托车不慎发生意外,导致身体重度残疾。由于其父母年迈,在未通公路前,每当杨某某需要就医时,谭桂权只能用背小孩的背带,背着他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如今公路修通硬化后,谭桂权就用自家的小汽车载杨某某外出就医。

当石庙组鸦雀湾(小地名)有一座小桥需加固整修时,谭桂权主动拿出资金,用于购买建筑材料;当该组的照明电源线由裸线更换为绝缘皮线时,他又主动拿出资金,用于更换之需。

馨月山庄开放营业以来,谭桂权发动留守在家的群众种植蔬菜,饲养土鸡、生猪等,他高于市场价上门收购,每年为当地群众创收10万余元。

“他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个好党员、好人大代表、好基层干部……”谭桂权听民声、提建议、办实事的事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既是我的荣幸,更是责任与担当,我将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助力添彩,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面对村民的赞许,谭桂权动情地说。(记者 隆太良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