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桥头自然“值”——桥头镇聚焦“三好”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桥头堡”

本网讯(记者游凤)青瓦土墙、鲜花小径、环湖列车、风情民宿、结伴写生……初冬的桥头,层林尽染、碧波荡漾、人潮涌动。

作为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帮扶下,桥头镇依托良好生态禀赋,聚焦选好路子、打好品牌、定好机制,正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力打造全市乡村振兴“桥头堡”。

选好路子

因地制宜抓发展

“人到桥头自然值。”走进桥头镇,这句宣传语随处可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精神价值;农文旅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这是经济价值;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桥头堡’,这是示范价值。”这是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对宣传语的阐释。

距县城仅20公里,毗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中华蜜蜂小镇”中益乡,区位优势明显;坐拥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千年历史文化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脆红李、翠冠梨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桥头究竟要走什么路子?怎样才能实现三个“价值”?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桥头镇党委政府,多次深入调研、认真研究,最终确定“风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的发展定位,明确坚持“一二三五”发展目标,即:围绕一条主线——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突出两大板块——环湖文旅板块、高山农业板块,打造三个特色小镇——陶然居瓦屋小镇、滨湖康养小镇、美丽宜居小镇,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党建引领、文旅业态、高效农业、土家文化、民生保障。

打好品牌

龙头带动兴产业

不过两年多的时间,桥头镇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陶然居瓦屋小镇开街、地中海风情商业一条街开街、再别康桥民宿开门迎客、滨湖写生创作基地新客不断、喜马拉雅露营基地配套升级、精品民宿聚集成片、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落地办学……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在桥头镇乡村振兴的春雨中破土生根发芽。

这些变化,让“风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的轮廓更为清晰,农文旅融合发展态势日渐显露。

“想要‘蓝图’变为‘现实’,重点肯定是广纳人才,政府搭台,让企业‘唱主角’。”谈及发展思路,桥头镇镇长谭笑开门见山。

一直以来,桥头镇就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回村民刘书琴,开办了桥头第一家民宿“冇名堂”;引进业主袁权,在长沙村湖畔开办民宿、建露营基地,打造商业街;“三顾茅庐”,盛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扎根”桥头,打造涵盖餐饮、民宿、电商、文创、农业观光等一体的瓦屋文旅小镇……还通过公开发布“自然生态、山地林田、集建用地、闲置资产”四张资源清单,联合渝商商会、广东商会、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在重庆等地多次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以优质资源“引商赴桥”。

如今,重庆天籁教育集团、花房筑高端民宿、吴小平葡萄、荣昌陶研究院等多个行业头部、62家企业入驻桥头,招商引资意向金额突破1.5亿元,社会资本实际投资超1亿元。各大企业围绕重点区域,布局精品民宿、写生基地、露营基地、艺术工坊等业态,丰富农文旅融合体验。桥头镇还创新成立桥头镇基层商会,“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优势显现,实现了乡村振兴的每个项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都有联盟企业带动,基本形成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的完整产业链条。

3000亩辣椒、300亩莼菜、5000亩油菜和水稻的示范基地等产业全面铺开;重庆菜原辅材料产业加工园、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陶然居高山腊肉加工厂,渝星服装厂、紫藤服饰厂、藤湖竹艺厂等产业从无到有;写生、民宿、旅游成效显著,服务业蓬勃发展,桥头产业正由单一的传统种养业向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转型。

定好机制

共建共享奔振兴

企业大量入驻,项目逐步兴建,产业日益壮大,村民最终得到了实惠,向建伟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家里的房子就是破烂的土房,现在企业流转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后,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收益,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像老话说的,‘土窝’变成了‘金窝’。”就近务工的向建伟说,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了,游客越来越多了,自己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通过流转,经营主体获得闲置房屋(土地)的经营权,村民获得收益,在项目经营中还能得到分红。”谭笑介绍,桥头镇目前收储闲置房屋109栋,建成陶然居果酒作坊、半山泮水、糖果工厂民宿、再别康桥民宿、民革小院等20余处民宿院落;合理利用野鹤村、长沙村、马鹿社区的3所废弃村小,将闲置校舍改建为民宿、工厂和产业学院。

桥头镇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方式,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集体、群众等五方力量,以“五方共商共建共享共富”产业振兴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比如,陶然居瓦屋小镇所有的内部装修、设施采购、日常经营是由企业负责,但所有房屋外貌、水电气讯路等基础设施由政府配套,政府配套部分折算成瓦屋小镇项目36%的股权,村集体经济每年能获得10万元的固定分红和20%的效益分红。

截至目前,在桥企业累计支付土地流转费300余万元、劳务费3000余万元,代售代销农产品2000余万元,所有招商引资项目都向村集体经济按股分红。

从实际效益上看,由桥头镇七个村的集体经济统一组成的千年桥头绿色农业产业公司,经过发展,资产规模增长到1.5亿元、年营业额达5000余万元、年利润达220余万元,累计带动近2000名农户通过就近务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方式,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人才的大量汇聚、业态的蓬勃生长、农文旅融合的转型升级,“精雕细琢”的桥头“价值”日益显现。

“最安心的变化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最明显的变化是乡村建设焕然一新,最关键的变化是企业赋能跑出加速度,最重要的变化是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而最让我们充满希望的是,桥头逐步探索出了‘政企携手推动万企兴万村’的新实践。”王东如是说。

乡村日新月异,振兴指日可待。桥头,未来可期。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