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柱石”工程为石柱发展蓄势赋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人才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为抓手,深入实施“人才柱石”工程,准确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人才工作与主题教育同频共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赋能增效。

抛出“橄榄枝”,引进人才

在县农业农村委的一间办公室,李兵正忙着查看文件,这已经是他在石柱上班的第5个年头了。作为2018年引进人才的一员,家在“天府之国”的李兵为何会来到石柱呢?

“考虑到石柱交通便捷,加上人才引进政策的优厚等各种因素,我选择了石柱。”李兵说,来到石柱后,很喜欢这里的居住环境,感觉非常舒适,和同事邻里相处愉悦让他对石柱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李兵只是我县人才引进的其中一员。自去年以来,我县已引进硕士研究生55人,柔性引进专家人才94人,引才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硕士研究生55人中有6人是存量人才“引荐”来石。

据了解,我县为进一步加快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不仅从“硬平台”着手,打造武陵山研究院、黄连创新产业研究院、康养研究院、莼菜联合研究实验室、“双创”产业园、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更从“软平台”发力,打造人才论坛、人才沙龙、中国(重庆)康养大会等平台。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县累计提供住房保障服务278人次、旅游服务98人次,发放交通卡50张,主动提供服务超15800人次;新增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3张、B卡46张,A卡、B卡存量达61张。2022年人才服务考核位居渝东南片区第一,2023年一、二季度位居全市第一。

搭建“施展台”,培育人才

黄彩艳是我县今年引进的法律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现在就职于县司法局,从事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工作。

9月14日,黄彩艳受邀到南宾街道红井社区为居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普及《民法典》中关于租房、高空抛物等法律知识。这次讲座标志着县人力社保局英才大讲堂“五进”活动正式开启。

据了解,英才大讲堂是我县英才服务港推出的活动之一,此外,还有人才微课堂、青声沙龙、英才面对面等一系列人才服务活动,累计开展人才服务活动达178场,覆盖受益对象超5000人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目前,我县建成“两群”地区第一个区域性英才服务港和第一条“人才通道”,开通渝东南片区首条24小时人才服务专线。新筹建市级乡村驿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同时还谋划打造“人才大道”1条、人才主题公园1个。

通过提升人才满意度、幸福感,各类人才发挥专业特长,效果逐步显现。在黄连、辣椒、莼菜、肉兔、马铃薯、天麻等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难题等方面不断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培育新品种达30余个,新增发明专利15个。教育、卫生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取得历史突破,累计培养在职特级教师10人、正高级教师7人、重庆名师1人、市学科名师6人、市骨干校长4人、市骨干教师181人,成功创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2个、市级教学专家工作室1个;累计42人荣获“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市级医疗卫生相关人才称号,成功创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成功申报10个临床重点(特色)专科。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企业314家,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培育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

打好“乡情牌”,留住人才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青年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为大力回引石柱籍在外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投资兴业,支持家乡发展,我县依托石柱商会等平台,打好“乡情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县级财政优先保障人才服务工作经费,依托高层次“一站式”服务平台,设立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落实3名专职服务专员,全天候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落实“人才安居”工程,加快筹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最长可免费入住5年,切实解决人才“安居”后顾之忧。

围绕“石”分想来,留“柱”“青”睐,聚焦青年人才在婚恋交友、创业就业、文化生活、社会融入等方面关心、倾心、忧心、热心的问题,成立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创业就业类等青年社团、青年协会组织,举办青年人才交流会、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加强青年人才交流互动、交心谈心,增强青年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让青年人才在石柱安心扎根、建功立业。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记者 汪路)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