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破茧焕“新生”

—— 河嘴乡同心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纪实

雷述富(左二)向员工讲解加工腊肉技术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文/图)面条加工厂、便民服务超市、数据线加工车间、石柱八零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石柱县九匹山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走进河嘴乡同心村,一个个企业映入眼帘,工人在车间有序劳作,企业生产如火如荼,村集体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但是,过去的同心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无钱办事”,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指导下,该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不断探索“新路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打造村集体经济“新高地”。

因地制宜,挖掘“潜力”

“我熟悉面条加工技术,如果村里办面条加工厂,我来负责技术指导。”为填补村集体经济发展“空白”,2018年初,同心村党支部召开了“诸葛会”,在综治专干谭万田建议下,村“两委”干部一致赞同开办面条加工厂。

然而,当时的同心村是一个“空壳村”,创办面条加工厂的钱从何而来?

“破茧刻不容缓,无资金借钱也要上。”同心村党支部书记吴吉财当机立断。于是,该村7名干部每人筹资5000元,因地制宜建起了面条加工厂。

为节约人工成本,几名村干部在工作之余投工投劳无偿加工面条。他们穿起工作服变身为“工人”,在面条加工厂流水线上忙碌起来。

由于面条口感很好,深受市场欢迎,当年同心村面条加工厂经营性收入达14万元,赚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当同心村面条加工厂的生产经营进入正轨后,该村又开办起了便民服务超市,由村里善于管理的本土人才吴朋娟负责,年经营性收入达11万余元。

此外,同心村干部拓宽思路,不遗余力挖掘发展潜力。随后,该村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2万元资金作为杠杆,撬动了100万元社会资本,与一家公司合资建起了数据线加工车间,主营电脑和手机的数据线加工,完善“村集体+社会资本”的利益联接机制,其中同心村占股2%。该车间吸纳当地20多名留守妇女就近务工,年产值150万元左右。

回引乡贤,巧借“外力”

“以前,看到村民家中一堆堆土豆红薯、一块块腊肉、一仓仓粮食,我们村干部犯愁了。”吴吉财说,当时想,要是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把乡亲们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就好了,这样既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苦苦思索中,吴吉财脑海中冒出来一个人——王毅,同心村在外创业的一位成功人士,如果把他回引到村,就能事半功倍了。

打定主意的吴吉财开始与王毅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1月,被吴吉财诚心打动的王毅回到老家,与乡村两级干部真诚交流后,投资200万元,与同心村共同建起了石柱八零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心村占股5%,通过村企“联姻”,利用网络直播带货销售当地群众的农副产品,破解了“销售难”。

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组建起运营管理5人、直播团队9人、后勤服务7人的销售团队。通过大家不懈努力,如今有2组账号粉丝超20万,1组账号粉丝超10万。

该公司开展直播带货以来,让同心村及周边群众的腊肉、花生、鸡鸭蛋、面条、粉条等农副产品“飞”出了大山。2022年,该公司销售额达410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将突破500万元。

盘活资源,增强“内力”

今年4月,同心村竣工不久的石柱县九匹山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匹山食品公司)热闹了起来,随着员工们将从当地收购的一车猪肉搬到车间制作腊肉,标志着该村又一村企合办企业正式投产。

近日,记者在该公司看到,冻库车间、解冻车间、腌制车间、灌肠车间、风干车间、熏制车间、包装车间等一应俱全。10多名工人在总经理雷述富指导下,忙碌着腌制、清洗、晾干、上炕猪肉,有条不紊制作特色腊肉。

“九匹山食品公司是利用我村闲置多年的一所小学改建而成,于2022年8月开工,今年3月竣工并取得生产许可证。”吴吉财说。

为让闲置的“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心村与返乡创业人士雷述富共同投资276万元创办了这家村企合办企业,主要从事腊肉、香肠、辣椒酱等食品的加工,其中同心村占股19%。

在包装车间,只见两名工人熟练地将客户订购的腊肉进行切割、称重、真空包装后,快速打包、封口、贴单,现场忙而有序。

“今天有126单快递要发往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据雷述富介绍,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商标,截至目前,腊肉销售额达200余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突破400万元。

近年来,同心村党支部通过挖掘“潜力”、巧借“外力”、增强“内力”,打出“组合拳”,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抒写出了“无中生有”的好文章,连续多年被河嘴乡党委政府评为年度综合考核第一名。2021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