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桂: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

张廷桂为丈夫剃胡须

记者 隆太良 汪路 文/图

在临溪镇民主村石龙组,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现年67岁的妻子张廷桂在丈夫朱乾明受伤瘫痪13年来,从来没有向困难低头,坚强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真谛。今年7月,她被临溪镇党委政府授予“孝老爱亲·临溪好人”荣誉称号。

遭遇意外,家中顶梁柱丧失劳动力

“出院时,医生告诉我最多还能活一年,没想到在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已经活了13年。是她任劳任怨地撑起这个家,给了我坚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近日,记者在病床前采访时,年近古稀的朱乾明精神状况良好、说话声音宏亮,回首夫妻俩走过的坎坷日子,他感慨地说。

张廷桂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朱乾明吃苦耐劳,是村里出了名的劳动能手。然而,2010年4月27日,噩运从天而降。这日,朱乾明在当地一处建筑工地干活时,不幸被高空掉落的重物砸中胸部,当即血流不止。随后,被紧急送往万州一家医院抢救。

经检查,朱乾明有18根肋骨骨折。在住院治疗36天后,虽然挽回了生命,但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给出了“终身高位截瘫”的诊断。从此,他一直与病床为伴。

为给丈夫治病,家里的积蓄很快花完了,还欠了一大笔债。“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个现实……”身材瘦小的张廷桂说,虽然那时生活非常困难,但她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不能抛弃丈夫。

悉心照料13年,坚守最初承诺

由于儿子已结婚分居他处,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张廷桂一个人默默承担。从此,为丈夫喂饭喂汤、熬药端水、擦身洗衣、理发刮面、端屎端尿、换洗床单以及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全都落在她柔弱的肩膀上。

每天早上,张廷桂早早起床,照料丈夫吃好早餐后便下地干活,春夏季节种植辣椒、玉米、水稻等作物,秋冬季节种植季节性蔬菜。为防止丈夫生褥疮,每个晚上她都不敢深睡,因为每隔两个小时就得起床为丈夫翻身。

朱乾明高位截瘫,常年卧床不起,小便要靠导尿管,大便不畅时要靠药物帮助,端屎端尿是张廷桂的日常工作。为了不让丈夫的双腿萎缩,繁忙的劳动之余,她还要为丈夫按摩双腿,俨然成了丈夫的“保健医生”和“专职护士”。

看着妻子每天忙前忙后,一刻也不停歇,想到本应是家中顶梁柱的自己,却一点也帮不上忙,朱乾明非常难过,经常闷闷不乐,吃不下饭。

每当看到丈夫精神状态不好,张廷桂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有你在,孩子就有父亲,我就有丈夫。要是没有你,这个家就散了,我们什么都没了……”听着妻子推心置腹的话,朱乾明感动得泪流满面。

13年来,张廷桂里里外外忙碌,操持着这个家,用实际行动信守着最初的承诺,展现出一名农村妇女关爱家庭、淳朴真诚、勤劳善良的博大情怀。

相濡以沫,丈夫活着家才完整

在张廷桂的家中,记者看到,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拖洗得纤尘不染,“孝老爱亲·临溪好人”的荣誉牌闪闪发光。

张廷桂帮丈夫洗漱完毕之后,又为丈夫理发修面、剪手指甲,过一会儿又为丈夫按摩双腿……一个细微动作,无不体现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真心真爱、满腔深情。

张廷桂对丈夫的默默付出和悉心照顾,周围的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的付出坚持一个月、一年容易,但坚持这么多年,确实不简单,这样的事迹一定要多宣传、多表扬。”

临溪镇党委政府和民主村“两委”一直记挂着这个特殊的家庭,将张廷桂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激励。她感动地说:“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要坚持照顾下去,只要他活着,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告诉记者,张廷桂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辛勤付出兑现了不离不弃的誓言,用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获评“孝老爱亲·临溪好人”实至名归。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