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梦来自家乡那条大堰

●秦拓夫

家乡那条弯弯曲曲的桃花大堰,清澈透亮的渠水一路欢歌流入方圆几十里的田野村庄。这个大堰陪我度过了少年时光,也牵引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高二时,我根据有关桃花大堰的传说故事,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作文,题目就叫《桃花大堰》,洋洋洒洒写了一本新作文本。语文老师看后作了这样一句批语:“这是一篇较好的小说,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活。”

老师的批语就像划燃的火柴一样,点燃了我的文学创作欲望。从那以后,我迷上了写小说,对语文特别上心。语文老师也对我“开小灶”,经常单独给我讲解文学常识,还把他收藏的中外名著借我阅读。

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高二寒假期间,我躲在家里,足不出户,通宵达旦,以修建桃花大堰和蛟鱼水库的故事为题材,写出8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山区春晓》。我先是写初稿,修改后认真誊写到几本软面抄上,再手工装订成书的模样,最后到邮政所十分庄严地投递给人民文学出版社。正是这本“十分幼稚”的书稿,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书稿投出大约三个月后,县文教局派人来到学校找一个笔名叫“鸿鹄”的学生。语文老师很自然地想到是我,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县文教局来人慎重地把书稿退还给我,并和蔼地对我说:“出版社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你这部作品目前尚未达到出版要求,但你是一棵很好的文学苗子,希望我们加强对你培养。”

很快,我写小说引起县文教局重视的消息在全校传开,全校师生都知道我在写小说,将来要当作家。于是,我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更加狂热。由于过分沉迷文学,我严重偏科,高考落榜。最后,我放弃了复读重考,跟随父亲到湖北利川一带做棕工手艺。

但我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行囊中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就是一摞中外文学名著和文学期刊。我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继续做我的文学梦。语文老师和同学们也在不断地鼓励我,希望我不要放弃梦想,走自学成才之路。每次回家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来信,还有几个同学从生活费中省出钱给我买书,我除了从内心感激他们,就是加倍学习和创作。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我创作的第一篇依然以桃花大堰为题材的民间故事《方斗山下桃花洞》在1982年的《乌江》杂志上发表,还收到了9元的稿费。当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笔稿费啊。随后,我创作的散文、小说时不时在省级和地级报刊上发表,引起县领导和宣传部门的关注。后来,我被推荐参加考试,被录取为乡政府宣传干事,再一步步成为国企骨干。就在大家都十分看好我在国企的前程时,见一家报社招聘记者,我毫不犹豫辞职,毅然决然地到报社当了记者,一干就是三十年。从企业辞职,我一点不后悔,因为心中的那个文学梦一直伴随着,让我无法挣脱出来。

我到报社工作后,采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弯弯的桃花堰》和纪实散文《堰魂》,还是写的家乡那条大堰,分别发表在《川东南报》《民族》杂志和《当代散文报》《中外企业报》上。

我拼命地在全国各地采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有中、长篇小说《我不是官》《遥远的玛鲁河》及纪实新闻作品集《新闻足迹》《寻找女人的世界》等。

我这一生注定就是个“写稿匠”,这不仅仅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赖以生存的依靠。我离开国企到报社工作后,也与人合伙造过汽车、开过建筑公司,都以失败告终,还是写作养活了自己和一家人。这三十年来,我凭着不懈的写作,也帮助过不少需要帮助的人。文字让他们记住了我,给我带来一丝成就感和快乐。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