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增长6.2%

石柱高质量发展的“三色”秘笈


冷水镇八龙村莼菜基地 (本报资料图片)

上游新闻记者王梓涵 

7月27日,重庆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石柱县委书记张华作交流发言,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个方面,讲述石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发言中,张华提到了石柱独具特色的红(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黄(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绿(莼菜为代表的果蔬)“三色经济”。他介绍,石柱通过产品精深加工、拓宽海外市场,推动了辣椒、黄连、莼菜等特色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开发特色产品41个,培育出口企业50家,带动初级农产品销售价格提升,黄连、莼菜价格较去年翻了一番。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增速排全市第三位。作为重庆市的传统农业大县,石柱是如何用这“三色”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的?8月3日,张华接受了上游新闻的专访。

红色辣椒:

让“石柱红”香飘万里

重庆火锅的灵魂是什么?那一定是麻辣。这辣味源自何处?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石柱红”辣椒。

“2001年起,石柱开始规模化种植辣椒,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张华告诉记者,得益于石柱优异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探索创新,石柱如今已培育出“石柱红”辣椒品种18个。正因为这些辣椒色泽鲜艳、辣味重、油分高、香味浓,才成为了重庆火锅的灵魂所在,更是辣椒界的一块招牌。

“辣椒香”不怕巷子深。为了让“石柱红”辣椒走出去,石柱近年来不断完善集科研、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成了以天然气为能源的自动热风循环辣椒干制生产线48条,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辣椒机械化干制加工。

此外,石柱还引进和培育辣椒加工企业32家,在加工干辣椒、泡椒、辣椒面的同时,积极发展辣椒精深加工,生产火锅底料、辣椒酱、豆瓣等调味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也让“石柱红”辣椒香飘万里,走向国际市场。

2004年开始从事辣椒初加工产品制作销售的谭建兰,就是靠着辣椒加工过上了“红红火火”的生活。2008年,她开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产销规模,将辣椒加工成干辣椒、辣椒酱、火锅底料等调味品。

如今,被大家称为“谭妹子”的谭建兰,创办的企业已在石柱7个乡镇(街道)的24个村(社区)建立辣椒种植基地1.1万亩,带动6500余户农户种植辣椒,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以上。

“种椒无忧,销售不愁。”张华说,靠着“石柱红”辣椒,全县3万多户种植农户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一火红的事业也将继续扩大发展。石柱将继续加快推动辣椒市级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千亩级辣椒示范基地3个,辣椒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到7万亩,稳定调味品基地面积12万亩以上,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

黄色黄连:

走出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作为中国黄连的原始产地,石柱种植黄连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如今黄连在石柱已成为一个10亿级的大产业:18个乡镇1万余农户种植黄连,黄连在地面积5.8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围绕产、加、销、研环节完善产业链条,石柱引进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黄连制药企业3家。年加工和销售黄连实现产值5亿元左右,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

种植苦黄连,过上甜日子。在沙子镇盘龙村,靠着种植黄连,村民陈福龙过上了比蜜还甜的好日子。他新栽种了4亩黄连,发展了7亩黄连商品化育苗生产基地,在地黄连面积共20多亩。今年下半年,家中2亩多的黄连进入采收期,预计产值逾1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交流发言中,张华也特别提到了黄连:“‘林地·黄连互利共生’模式得到国家林草局高度认可。”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黄连产业种植方式的绿色转型,石柱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将黄连规范种植作为重点工程,打响黄连产业绿色转型之战。

围绕用林、栽植、管理环节,当地建立起“一申报、两审批、两监管”制度,即选址申报、林地利用和林木采伐审批、林地利用和植被恢复监管。

通过这一措施,石柱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粗放型利用局面,彻底摒弃以毁林种连为主导的老路,走上了连农主动参与森林经营的新路,推动黄连产业发展和森林生态资源保护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围绕黄连产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张华表示,石柱将持续做强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加快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通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验收。新种植黄精、天麻等草本中药材3.9万亩,巩固发展1万亩道地黄连基地,稳定黄连在地面积5.8万亩,力争中药材在地种植面积达31.4万亩,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7亿元。

绿色莼菜:

实现产品加工由“初”转“精”

“作为全球最大的莼菜基地,我们石柱的莼菜不仅享誉全国,也走向了世界。”张华介绍,莼菜被誉为“水中人参”,对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优势的石柱,规模化种植莼菜已有30余年历史,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

半个月前,石柱·冷水第八届莼菜产业发展大会在冷水镇八龙村举行,位于该村的八龙莼工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活动现场正式揭牌,并签订了总金额1056万元的莼菜订单,其中还包含36万元的外贸订单。

对于冷水镇而言,这是该镇村集体经济外贸出口“零”的突破。而放眼整个石柱,除了美味滑嫩的新鲜莼菜,罐装莼菜、莼菜面条、莼菜饮料、胶原莼露等特色绿色产品的开发,也实现了莼菜产品加工的由“初”转“精”,让莼菜的附加值不断得到提升,产品也远销海内外,成为全县做强做精莼菜产业的最好例证。

“种好绿叶子,鼓起钱袋子。”对于石柱的莼农来说,这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莼农们搭乘莼菜产业“快车”,积极投身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自冷水镇八龙村凤凰组的杨再坤,每年林下种植黄连1.5亩,种植莼菜2亩,平时还就近务工,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其中的2亩莼菜,就能实现约3万元的收入。他虽然是一个聋哑人,但靠着不断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全产业链条的不断升值,莼菜也推动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石柱打造了莼菜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基地,覆盖黄水镇、冷水镇、枫木镇3个镇,实现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美食、科普教育一体化发展,每年不仅可直接带动4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还吸引上百万游客休闲观光,通过旅游带动总增收在5亿元左右。

张华表示,石柱县将继续做强以莼菜为代表的绿色果蔬产业。每年新发展或更新换代莼菜基地1000亩,打造千亩级示范莼田2个,稳定莼菜在地面积1.4万亩、绿色果蔬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力争实现综合产值15亿元。

(来源:上游新闻)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