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让撂荒地变身“希望田”
——万安街道宝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纪实
务工村民给水稻除草
村民采挖套种的洋芋
村干部在查看大米包装质量
宝坪村的大米加工厂
辣椒产业基地
乡村公路通村达组、干净整洁,水稻秧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辣椒青翠欲滴、挂满枝头,务工村民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入夏以来,走进万安街道宝坪村,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谁能想到,曾经的宝坪村却是另一幅画面。该村距石柱县城15公里之遥,是万安街道位置最偏远的村。该村海拔较高、地势陡峭,不易于大型机械耕作,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弱、撂荒田地多,成了典型的无优势资源、无集体资金、无支柱产业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近年来,宝坪村不断强化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四变”为抓手,以“六统一”为保障,通过组建村集体公司和劳务公司,有效盘活了撂荒田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种植有机水稻1000余亩、辣椒400余亩,套种瓜果蔬菜500余亩,打造石柱县城的“近郊粮仓”,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走出了产业带动强村富民之路。
组建两家公司
盘活“人地”资源
“我村现有4个组,共698户2108人,但有一大半的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和小孩,常年在家的村民只有300来人,全村4000余亩田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当时的情况,宝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建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三年前,宝坪村党支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围绕“党建引领,改革赋能”的目标定位,通过外出考察、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症下药”,以“变闲为宝,盘活两难资源”为切入点,争取到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通过“村集体+农户”合股联营的形式,成立了万安街道第一家村办企业——重庆万红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明确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按下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快进键”。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该公司完善了“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反复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进院入户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改革赋能”的发展理念,转变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托管撂荒土地的想法,最终拿起了笔,在托管协议上签下了字,让1500余亩撂荒地“起死回生”。
为变闲为宝、人尽其才,同步解决产业基地务工需求问题,宝坪村党支部按照相关政策,成立了重庆航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130多名村民组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队,结合村民年龄和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盘活本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凝聚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力量。
以“四变”为抓手
深化“稻改”工程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强支撑。宝坪村“两委”审时度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四变”为抓手,围绕有机水稻、辣椒、蔬菜等特色产业,在加大产业发展力度的同时,不断深化“稻改”工程,奏响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的“蝶变曲”。
找路子,传统农业变特色产业。宝坪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此前所产的大米颗粒饱满、色泽莹润,深受消费者喜爱。万安街道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把提高大米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突出大米特色名片效应作为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向产业发展要效益。
挖资源,撂荒田地变千亩良田。为有效整合撂荒土地、闲散用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连续两年,重庆万红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航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互联动、密切配合,通过“你出地,我出人”,组织务工群众将开垦出来的1500余亩撂荒田地,种植水稻、辣椒,套种轮作瓜果蔬菜,实现一地双收,让昔日的撂荒田地变成了“希望田”,将宝坪村打造成了“近郊粮仓”。
办企业,种粮农户变公司股东。为确保产业效益最大化,充分调动种粮农户积极性,2022年,重庆万红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农户”合股联营的方式,建成了每小时生产1吨大米的加工厂,让参与产业发展的农民都成为公司股东,通过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开启联建共赢模式,蹚出了一条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新路。
抓优势,农特产品变品牌商品。为形成与众不同的品牌商品,让品牌商品深入人心,确保销路畅通,2022年以来,万安街道协助宝坪村从包装差异化着手,围绕产品包装升级,注册了高山农业类商标“万秾森”,并专门为大米注册了“东流水”商标,聘请专业公司精心设计产品包装、进行品牌推介,提升附加值,将宝坪村的大米培育成“有基础、有规模、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的地方特色品牌,打造稻米行业中的一张“新名片”,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六统一”为保障
推动“四效”同增
“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仅盘活了荒地,还能让我们以土地入股分红、到公司务工,增加家庭收入。”谈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宝坪村茶元组年过古稀的朱元芳赞不绝口。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宝坪村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村党支部围绕耕、种、管、收、售、储,以“统一土地开荒、统一群众投劳、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集中分红”为保障,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宝坪村通过重庆航雄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为实施“统一土地开荒”举措提供了劳务保障。
为提高社会化服务队队员的积极性,该公司实行群众投工投劳积分管理制,以单次劳动统一积分,年中或年底根据收益进行积分兑换的方式,组织群众分季节、分片区、分时段开荒、种植、施肥、除草等,中午由村集体食堂为群众统一提供伙食,所需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核算,为发展村集体产业注入了活力。
为发展好水稻、辣椒、蔬菜等特色产业,重庆万红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统一物资采购”,购买了微耕机、割草机、收割机等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加大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力度,走上了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统一订单收购”,将其他村民种植的稻谷收完收尽,激发了全村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内在动力;通过“统一集中分红”,让群众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为打造全产业发展链,宝坪村还打造出了以“乡愁”为主题的农耕记忆馆,正在同步规划下游产业——米粉、米线、米糕等大米加工产品,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链,持续推动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
党旗飘处产业兴。2022年,宝坪村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产业链,用好用活在家劳动力,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带动在家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政治效益“四效”同增,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手记
逐梦沃野,乡村振兴织锦绣。万安街道宝坪村从一个无人力、无资金、无产业的“后进村”,通过思路重塑、资源重组,如今打造成产业初具规模、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局良好的“希望村”,展现了村党支部凝心破难的坚定决心。村党支部以村集体统揽,盘活人力和闲置土地资源,让“沉睡”的资源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利用改革举措下“巧”力,完善“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产业分红、订单收购等多种增收渠道,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发展有机水稻、辣椒、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有辨识度的“产业名片”,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本网文图由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向琪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