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阶梯——“第一书记”张力驻村工作侧记


本网讯 (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罗涌)桥头镇位于石柱县城东部,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坐拥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享山地水乡的优美风貌。该镇桥头村的原址位于老场镇。多年前,桥头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村”。21世纪初,兼具防洪、发电等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藤子沟水库在这里开工建设、下闸蓄水,桥头村整村搬迁。此后,历史遗留问题与时代发展进程交织,村民邻里纠纷不断,产业发展问题增多,桥头村逐渐成为矛盾突出的“问题村”,曾是全镇两个贫困村之一。

2021年3月,桥头镇被纳入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两个月后,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12名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入驻桥头镇,时任重庆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兼电商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张力来到了桥头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

到任后,张力第一时间向镇村干部了解村情,马不停蹄深入村组察看村貌,大量走访、摸清底数,快速融入群众之中。与此同时,张力感受到接下来工作的责任之重、担子之沉,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这里“蹲点战斗”的信心和决心。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就是这山地之间的一步阶梯,让群众通过我们,能更舒适、更安稳地走好这山地之路。”这是张力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两年来扎根桥头,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高分答卷的工作缩影。

“积分银行”强治理

桥头村濒临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湖畔,山清水秀、环境怡人。然而部分村民的不良习惯以及“问题村”多年累积的不良风气,成为该村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改变这一现状,张力绞尽脑汁。很快,他想到通过乡村振兴文明积分机制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经过与驻村队员、村组干部的精心研讨、方案策划和精心筹备,桥头村联合中国农业银行石柱支行推出的乡村振兴“积分银行”开业了。

2021年7月,在村民院坝会上,张力向村民详细介绍了积分规则、物资兑换等情况,“大家要主动做好环境卫生,抓好产业发展,热心公益活动,到时候可以用积分兑换物资,还可以贷款……”

三个月后,桥头村召开第一次乡村振兴积分兑换大会。村民谭明洪、谭明福在兑换物资处精心挑选,用自己的积分兑换了铝合金梯子,两人高兴地将梯子高高举起,向大家“炫耀”。村民向大奎在“积分银行”存了不少积分,他用积分向农业银行申请了5万元免息贷款,计划用这笔资金购买发展产业所需的设备。

兑换活动中,村“两委”还着重从宣传引导、树立典型入手,开展文明积分评比。村民们向积分“大户”投来羡慕的目光,同时也为他们的先进事迹点赞,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也要争当先进。

“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桥头村“积分银行”的工作成效在张力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该举措实施以来,当地环境卫生、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该工作模式也吸引周边镇村纷纷借鉴。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桥头村“积分银行”模式及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决定推广到全国。

“三桥”工程添动力

“90后”返乡大学生谭雪梅是农学专业毕业生。她被推选为桥头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充分发挥年富力强及所学专业优势,带领群众共同发展。一次,和张力交流到党建工作,谭雪梅说:“当前,我们村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基础弱、内生动力弱、产业条件弱’的难题,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难题。”

一番思想碰撞后,张力和谭雪梅有了新的思路:建立“三桥”党建工作品牌。紧接着,桥头村以“回乡桥”“连心桥”“致富桥”为基础的“三桥”工程全面铺开,助力解决“三弱”难题。

刘书琴是20多年前从山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在外打拼多年。经过张力、谭雪梅等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的“牵线搭桥”,这只“金凤凰”又飞回家乡扎根了。

2021年,刘书琴出资打造的“冇名堂”民宿作为当地第一家民宿顺利营业。村里的优美风光和独特的乡村风味让“冇名堂”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订房爆满、收入可观。“前几年我就试着回家乡发展,有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我更坚定了发展民宿产业的信心。”刘书琴说。

两年来,包括刘书琴、向丽华、陈继勇等在内的一大批本土走出的企业家、致富能手陆续回乡投资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还新引进三名学历高、能力强、有干劲的年轻本土人才,为基层党组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张力带领驻村干部定期走村入户,下沉村组农家,察民情、解民忧,配合村“两委”帮助群众新修产业便道、改建饮水管网,当好群众的暖心人、贴心人,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完成了全村乡村风貌改造、村级公路改扩建等民生项目,打造了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实践广场、新时代农家书屋,多方位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回乡桥”“连心桥”“致富桥”成功搭建,“人才弱”“动力弱”“产业弱”有效解决,全村干群齐心、感恩奔跑、勇毅向前。

家家户户笑颜开

“由于桥头村人多地少,以前只能依靠传统种植,村民增收困难……”在桥头村产业发展会上,大家商议着乡村发展规划。

为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题,2022年6月,张力加紧与重报集团公司对接。不久,石柱乡村振兴服务站落户桥头村,依托重报电商公司电商网络为基础的可服务全县群众的电商平台成功搭建。通过该平台,该村一万多斤土豆很快销售一空,邻村的梨子、李子等产品成为“畅销货”,菜农、果农们拿到销售收入,连声向张力致谢。

村民要致富,只靠销售农产品一条路还不够。张力意识到,桥头村可以抓住民宿发展的商机以及所带来的“副产业”,加速发展民宿特色产业。2022年,桥头村的“旧时光”、楠溪逸园、湖边有家火锅等特色民宿陆续亮相,产业集群基本成型了,村民就业机会也多了。

“以前只能出门打工,每月除去开支,剩余不到两千元。现在就在家门口工作,每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多好!”说起当下的生活,村民们喜笑颜开,难掩幸福。

如今,走进桥头村,村组公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栋栋土家特色乡村民居引人注目,一幅幅宜居宜业生态画卷徐徐铺开。“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村有了特色产业,户户能增产增收,真正实现人到桥头自然‘值’。”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说。

记者手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千千万万的驻村干部亦是如此,用心用情,无悔奔波,化解了乡村发展路上一个又一个痛点难点。他们甘当一步步山地阶梯,以身筑路,前赴后继,引领基层群众大步走上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