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坤:在无声世界用双手敲开“致富门”

p2_s.jpg

杨再坤在采摘莼菜

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杨伟 文/图

莼田郁郁葱葱、黄连连片集中、蔬菜青翠欲滴……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冷水镇八龙村凤凰组杨再坤的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杨叔叔虽然是一个聋哑人,但是他多年如一日坚持发展产业,用勤劳的双手敲开了致富的大门。”谈到现年55岁的杨再坤,八龙村党支部书记陈云有说不完的话。

因先天性聋哑,杨再坤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他没有上过学,但他吃苦耐劳、肯学肯干,年纪尚小就开始下地劳动,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

位于渝鄂交界之地的八龙村地处偏僻,山势绵延起伏,在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之前,杨再坤一家与当地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庭入不敷出,生活较为困难。

成年后,杨再坤在亲人的帮助下成了家,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因种种原因,他与妻子的关系破裂,两人于10年前离婚,让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杨再坤家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

脱贫致富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道路,更何况杨再坤还是一个残疾人。在镇村干部和亲人的鼓励、帮助与指导下,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丧失生活的信心,反而激发了他不甘贫穷的斗志。他直面困难,埋头发展起了黄连和莼菜产业。

为了把黄连和莼菜产业发展好,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下地劳动,中午吃好午饭休息片刻,又开始了下午的忙碌。盛夏时节,下午的阳光炙热毒辣,他坚持在田间地头干活,忙得汗流浃背,从不喊苦喊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杨再坤每年林下种植黄连1.5亩,种植莼菜2亩,平时还就近务工,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同时,他还在菜园地里种上了各类季节性蔬菜,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看到杨再坤过上现在的好生活,我们都很高兴。”年过古稀的杨秀超老人是杨再坤的叔叔,与他同住一个大院。据老人介绍,在脱贫攻坚中,杨再坤不仅修建了新房,操办了女儿的婚事,还将儿子送上了大学,实现了脱贫致富。

时下,正值采摘莼菜的好时节。连日来,杨再坤早出晚归,在莼田里弯着腰,一手拿着篮子,一手灵巧地采摘着水里如梭状绿油油的鲜莼芽,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微笑和满足。

村民们说,杨再坤种植的2亩莼菜,按照今年的收购价,预计总收入约3万元。在一定的水温下,水面下娇嫩的鲜芽在两天左右,便会钻出水面舒展成叶片,胶质尽失。因此,莼菜须抓紧时间采摘。

“杨再坤虽然是一个聋哑人,但他不仅把产业发展得好,更是一个热心人。”八龙村的村民说,只要周围邻居有需要帮助的事,他都施以援手、热心帮助。

近年来,随着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较多,青壮年劳力紧缺,哪家有红事、白事和修房造屋需要帮忙的,杨再坤就出现在哪里,他用手势与大家交流,整日跑上跑下,忙得风风火火。闲时,还与村民们一起下下棋,与大家相处得十分和谐。

“纵然世界无声,也要活出人生的精彩,杨再坤叔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八龙村一位年轻村干部告诉记者,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可能要走过别人不敢走的路,也可能要走过别人不愿走的路。杨再坤艰苦创业发展产业的故事,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精神,让人钦佩,让人鼓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