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撑起一片天

—— 记黄水镇清河村“自强不息·石柱好人”马培清

szb0318003_004_01_s.jpg

马培清在黄连地里除草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他是一位独臂农民,数十年来,不等不靠,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种植黄连,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被评为2021年度“自强不息·石柱好人”。他就是黄水镇清河村青龙组现年60岁的马培清。

遭遇不幸,年幼退学挑重担

清河村青龙组山高林密、地处偏僻,离黄水场镇较远。1963年,年仅两岁的马培清患上了百日咳,他的父亲背着他到当时的洋洞乡卫生院治疗,因医疗条件有限,治疗效果不理想,右手、右脚出现萎缩无力症状,最终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经专业机构鉴定,被评为肢体二级残疾。

屋漏偏逢连夜雨。马培清10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当时,农村还是大集体生产,靠挣工分吃饭。其母又患有哮喘病,身体虚弱,刚上小学三年级的马培清便辍学回家务农。

从此以后,马培清给生产队放牛放羊,每天能挣3个工分。为维持家庭生活,他的母亲勉强拖着虚弱的身体,跟着其他村民下地干活。母子俩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从少年到青年,再到壮年,拖着残疾身体的马培清自立自强,不落人后,但婚姻问题始终是他心里的一道坎。媒人给他提过几门亲事,但都因家境贫寒、身体残疾,终未成功。

敬老爱亲,久病床前尽孝心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马培清母亲的哮喘病也越来越严重,到1995年,其母已卧床不起。为照顾好母亲,一日三餐,马培清按时煮好饭菜,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喂给母亲吃。母亲大小便失禁,他不厌其烦更换衣服、擦洗身子……

为医治母亲的病,马培清向亲戚朋友借钱,跛着脚,踏着泥泞的山路,翻山越岭步行到当时的洋洞乡卫生院、黄水镇卫生院为母亲买药,经常累得气喘吁吁。那段时间,他不辞辛苦、东奔西跑,直到其母病情严重不幸去世。

“他是一个大孝子。”“他是一个实在人。”谈到马培清,当地村民赞不绝口。

身残志坚,种连实现脱贫梦

虽然生活困难,但马培清不等不靠,从不向政府伸手要救济,用独臂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清河村山林资源丰富,适宜种植黄连,不能外出务工的马培清,决定发展黄连产业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种植黄连劳动强度很大,正常人干起活来都非常吃力,身有残疾的马培清靠着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林下或熟地轮种黄连,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每年可采收黄连1亩左右,收入在2万元以上。

“老马呀,你身有残疾,种黄连这么辛苦,一个人生活在山沟里,住宿条件不好,买个东西也不方便,我们已将你纳入特困人员,你就住到黄水镇敬老院养老吧。”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清河村干部多次到马培清家做动员工作。

“我还能坚持下地干活儿,能养活自己,等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再去敬老院吧。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面对村干部的劝说,马培清多次婉言谢绝。

马培清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衣食无忧,白天劳动,晚上看看新闻和电视剧,日子过得很充实。

心怀感恩,甘当防控守夜人

清河村与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接壤,在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清河村的疫情防控力量不足,怀揣感恩之情的马培清主动请“战”,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那段时间,高海拔的清河村一片冰天雪地,每到晚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寒气逼人。马培清和其他值守的村民却连续坚守了一个多月,为广大村民的健康平安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被乡亲们称为最美“守夜人”。

“党的政策这么好,不仅将我列入特困户,还帮我修了新房,我得感谢党啊!疫情防控,我帮不上大忙,只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马培清说。

“他荣获石柱好人实至名归。”“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点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一路走来,马培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身残志坚的精神,激励着周围的群众,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