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女儿回娘家照顾瘫痪父母书写大爱

—— 记临溪镇花厅村东升组“孝老爱亲”村民向银华

szb0117003_001_01_s.jpg

向银华(左)为父亲洗脚

记者 隆太良 实习生 隆婕 文/图

“你又背着你爸爸去看病啦?”“银华,你真是个孝顺女儿!”“你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父母,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在临溪镇街上,熟悉向银华的村民,无不为她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父母的孝行竖起大拇指。

2013年以来,面对瘫痪后与轮椅为伴的父母,向银华这位已远嫁湖南的闺女,毅然辞去了在企业收入较高的工作,回到娘家任劳任怨照料父母,如今已近十个年头。2022年7月,她被临溪镇党委政府授予“孝老爱亲”荣誉称号,其崇德向善的事迹成为当地村民践行孝道的“活教材”。

中专辍学

她外出务工撑起一个家

日前,记者走进向银华在临溪场镇的租住处看到,向银华边为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母亲喂饭、剪指甲,边陪伴他们烤火聊天,场面温馨感人。

“我是一个远嫁湖南的女儿……”谈起往事,现年43岁的向银华娓娓道来,眼角溢出了晶莹的泪花。

原来,家住临溪镇花厅村东升组的向银华在小学时,其父因做手术留下了后遗症,渐渐失去了重劳动力,只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杂活,家庭比较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勤奋好学的向银华在初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黔江区的一所中专学校。踏进绿树成荫的校园,她满怀信心,倍加努力学习,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然而,在向银华中专即将毕业时,其父因病情严重,下肢瘫痪后无法行走,终日与轮椅为伴,经鉴定被评为一级残疾。

面对家庭的压力,年仅18岁的向银华含泪放弃学业,母亲在家照顾父亲,她则外出浙江温州务工养家。

“我当时在温州进的是鞋厂,每个月自己留一点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寄回家,供父亲看病、弟弟上学……”向银华说。

在温州鞋厂上班期间,向银华认识了来自湖南怀化的陈兆俭。陈兆俭为人踏实、善良体贴,在工作上很有上进心,让她心生爱慕。相恋一年后,两人回到湖南怀化举办了婚礼。

婚后,向银华、陈兆俭夫妻俩离开湖南怀化,继续外出务工,每个月按时将钱打进娘家父母的银行卡里,承担着父母的一切生活及治疗费用。她平时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便回到临溪看望父母,远嫁女成为父母的贴心“棉袄”。

母亲瘫痪

她毅然辞职回娘家照顾

“银华,你妈妈突发脑溢血,在县人民医院抢救……”2013年的一天,已“转战”广东惠州务工,成为公司技术骨干的向银华在接到老家亲人的电话时,惊愕得说不出来话来。

“瘫痪的父亲与轮椅为伴多年,现在母亲又生重病,弟弟在河南成家并在那里定居,且其自身家庭负担很重……”面对家庭的困难,向银华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回娘家照料双亲。

“丈夫也很支持我的决定。”向银华回娘家照顾父母亲的决定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让她倍感暖心和感动。

经过医务人员的紧急手术和全力抢救,住院治疗3个月后,虽然挽回了向银华母亲的生命,但老人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边时时刻刻离不开人。从此,向银华承担起了照顾两位瘫痪老人的重担。

由于老家离临溪场镇有15里路程,为方便两位老人在突发情况下就近就医,向银华在临溪场镇上租下了一间上百平方米的套房,将老人接到套房居住。

“照顾瘫痪病人的饮食起居是件很费精力的事情,他们休息时要定时翻身、清理大小便,还要随时注意病人的情况,以免出现意外。我每天的生活都像打仗一样,忙忙碌碌的……”向银华告诉记者,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做早餐,再帮父母亲穿衣、洗漱,再分别扶到轮椅上,轮流喂两位老人吃饭。遇到天气好的时候,她还要轮流背着老人下楼,推着轮椅到外面晒晒太阳。

一天晚上,向银华的母亲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在深夜又发起了高烧,她赶紧背着老人下楼,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临溪镇中心卫生院检查治疗,因送医及时,最终让老人转危为安。

虽然每天的“工作”枯燥乏味,但是9年多来,向银华毫不懈怠,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双亲。每当临溪场镇上熟悉的人夸她有孝心时,她总是说,“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这是应该的……”

勤俭持家

她用双手托起爱的天空

在向银华的家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就是她如今已88岁高龄的外公。

“我父亲是上门女婿,照顾外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向银华说,她外公听力不好,患有高血压等多种常见老年疾病,自从她回娘家“定居”后,一直把照顾外公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

向银华的婆婆已是83岁高龄,虽然目前身体较好,但向银华每个月总要从牙缝里节省出数百元钱,转给这位“留守婆婆”作为生活费。“宁可苦自己,不能亏老人。”向银华说。

让向银华放心不下的还有自己的丈夫,“以前两个人一起在外务工挣钱,还有个照应,如今他一个人在建筑工地务工,压力也很大。”多年来,向银华在家照顾父母亲和外公时,她的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将其收入用来支撑两个家庭生活和老人的医疗费用。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向银华在照顾好家中的三位老人之余,抽空到附近的线圈加工厂领回原材料,手工制作电子线圈。“绕1000个电子线圈,加工费是6元钱,每天忙里偷闲,最多能绕3000个电子线圈,可得到18元加工费。”向银华说,虽然每个月挣的加工费不多,但能补贴一下家用,也可以减轻一点丈夫的负担。

在父母眼里,向银华是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女儿;在丈夫眼里,她是有责任感、顾家庭的好媳妇;在邻居眼里,她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热心人。多年来,她怀揣感恩之心,用善良和孝心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赢得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