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发展生态康养产业

p1_s (1).jpg

村民在黄连基地除草 记者 隆太良 摄

洗新乡党委书记 关明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洗新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康养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以“乡村旅游+”为主线

发展生态康养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全乡康养产业发展融入全县发展大局。

选好选优生态产业项目。紧紧围绕全县“三色”产业发展布局,纵深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发展康养产业。持续巩固烤烟、黄连、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继续管护黄柏、皱皮木瓜等1万亩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茶叶、重楼等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培育中蜂、莼菜泥鳅等高品质项目,培育发展干果、水果、花椒等产业。

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扶持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峒天谷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并将天麻、茶叶等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拓展辐射,实现“种植+加工+销售”链条化和“现场体验+电商平台”一体化发展。

积极发展优势康养产业。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天麻等食养产业,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旅观光业,加快打造“铜天朝-天生桥”旅游环线,建设高山有机茶和食用菌2个基地,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园,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以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

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整治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不遗余力改善民生。

坚持不懈提升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野外秸秆焚烧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秸杆还田,确保空气优良率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力整治水环境突出问题,依法处置各类违法行为;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切实做到化肥农药零使用、农用残膜全回收,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月督查、月考核、月通报;持续推进全乡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畜禽粪污处理、农膜回收等各项工作,加强面源污染整治;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最美家庭评比、乡风文明积分兑换等方式,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户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全力推动垃圾分类治理。在各村建设垃圾中转站、沤肥池及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力争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充实保洁员队伍,按照“户集、村收、乡运”模式,完善管护运营机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及时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加强分类指导员桶边指导,增强群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全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以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

擦亮绿色生态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们将坚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土地整治、耕地补偿为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全域土地整治、流失耕地补偿,落实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扎实做好外来物种侵害、生态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修缮和升级改造丰田村千年白果树特色村寨,加强少数民族人文风情保护。

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按照“一河一策”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严格17名河长责任,带头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开展巡河;完善《河库保洁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河长和河库保洁员工作职责,每月不定时巡查考核,切实保障辖区河流清洁。

稳步推进“林长制”工作。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落实62名林长、护林员责任,建立日常监管、巡查、报告制度,明确山林、区域管理责任人,严格监管林地、森林、湿地红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千方百计保护绿水青山。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