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哥”身残志坚 巧手撑起一个家

szb0825003_002_01_s.jpg

彭国贵在为顾客修鞋

记者隆太良文/图

在万安街道瑞通路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鞋摊,现年49岁的彭国贵已在这里修鞋6年,被附近的居民称为“修鞋哥”。多年来,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凭借一双巧手和一颗善心,用小小的鞋摊撑起一个家。他说:“我明白一个道理,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要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彭国贵老家在鱼池镇山娇村,他自幼父亲去世,其母另组建家庭后,他便跟随奶奶一起生活。13岁那年,他在坡上赶鸭回家时,不慎跌入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丛,被荆棘刺伤了一双小腿,回家后小腿又红又肿,因家中贫穷无钱到医院治疗,买来消炎药涂抹后也效果不佳,后来一双小腿逐渐萎缩,膝盖变形无法行走,经鉴定被评为肢体二级残疾。

“靠别人的帮助是暂时的,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因失去行走能力,不能下地干活,在18岁那年,已长大成人的彭国贵下定决心,要用双手养活自己。

彭国贵借钱买来一套修鞋工具,拜师学会了修鞋的手艺,当起了修鞋匠。随着修鞋技术日渐娴熟,他20岁以后,先后到浙江温州、福建泉州、四川成都等地,以修鞋为生。

彭国贵在外结婚成家后,工作更加努力。他说:“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想多补几双鞋,多挣点钱,让家庭的经济条件好一点。”然而,在孩子2岁时,因种种原因,其妻离他和小孩而去。

彭国贵在外拖着残疾的身体,既当爹又当妈,将孩子抚养到了6岁,便带着孩子回到老家鱼池镇上学。

虽然彭国贵父子俩享受低保待遇,但在老家摆摊修鞋挣不到钱。为增加家庭收入,一年后,彭国贵思虑再三,决定到石柱县城一边补鞋谋生,一边送孩子上学。如今,孩子进城上学6年,他也在瑞通路摆摊修鞋了6年。

日前的一天中午,记者在彭国贵的修鞋摊前看到,几位居民正在排队等候修鞋。“一个一个来哈,我动作快得很,保证修鞋的质量,请大家放心……”彭国贵边说边利索地忙碌起来。

彭国贵的鞋摊是他的收入支柱,他没有租门面,就摆在别人家的门边,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老顾客都知道,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彭国贵的修鞋摊都在早晨7点准时“营业”,即使到中午吃饭时间,只要有顾客在,他一定要修好鞋才回租房做饭吃。一般都要到天黑之后才收摊,要是晚上有人要修鞋,收摊时间更晚。

“人生哪能无忧愁,抱怨不如多奋斗。”有时候生意不好,或在遇到困难时,彭国贵总是激励自己,最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现在还能差到哪里去?面对现实,他没有气馁,不断鼓励自己,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坚强。

“‘修鞋哥’身残志坚、乐于助人,他乐观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位经常来这里修鞋的居民说,彭国贵为人厚道热心,修鞋价格比较便宜,碰到残疾人、老年人和生活困难的顾客,他总是少收钱或者不收钱。

彭国贵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他用这双粗糙却灵巧的手,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庭,谱写了一曲坚强乐观、自强不息的赞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