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乡行

●汪万英

久有探宝志,今日了心愿。盛夏时节,走进冷水镇八龙村,我切实体验了一把采摘莼菜的快乐。

沿着一条小路穿过玉米地,来到地势开阔处,连片的莼菜田映入眼帘。蔚蓝的天空上,几片洁白的云朵飘过,在莼田里投下一块块影子。莼田的水清澈见底,莼菜就像一片片碧绿的铜钱密密匝匝浮在上面。微风吹过,莼田泛起了碧波,送来一阵阵清香。

八龙村村干部,披肩短发、皮肤白皙的小姐姐许茂杨和年轻帅气的杨伟,陪着我去采摘莼菜。

29岁的村民陈小平头戴银灰色布帽,身着浅灰色卫衣,双手戴着黑色护袖,穿着齐腰下水连体雨鞋站在田中间,娴熟地摘着莼菜。见到陌生的我,她嫣然一笑。

穿上小杨为我提供的雨靴慢慢下田,水下的泥土绵软粘稠,身体不断往下陷,水很快没过大腿。我按照陈小平教的方法,左手扶着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盆,右手伸入水中,轻轻拂过莼菜,碧绿的莼菜就露出了浅红的背面,在水下的藤曼中,红色的莼菜嫩茎叶被琼脂般的黏液包裹着,像熟睡的婴儿,十分惹人怜爱。莼菜茎叶随水流摇曳摆动,令人想起“吴带当风”的韵致。我再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托住黏黏滑滑的嫩叶根部,拇指迅速掐断,顺势捞出水面放进盆里,生怕惊醒了她。

陈小平告诉我,她已种莼菜10年,今年种了5亩,开始采摘后,5元一斤卖给专业合作社,已经卖了几万元。今年由于气温低、品种老化等因素,莼菜产量不如往年,但今年的价格比去年高了1.5元/斤。她家里还开有“聚客楼”农家乐,今年生意也比去年好一些。

50岁的许仙林精瘦干练,经营着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他说,莼菜根据颜色分为红叶莼菜和绿叶莼菜,以前以绿叶莼菜为主,近两年以红叶莼菜为主。莼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栽苗,用手插进泥土,水特别深的地方,要用棍子戳下去,栽下去要3年后才能采摘。他家的40亩新栽莼菜长势较好,今年可以采摘。今年合作社已收购3吨莼菜,预计还能收购50吨。他打算明年再流转200亩水田发展有机莼菜。

采摘结束后,我来到了民宿“竹林山庄”。48岁的老板娘全春香和45岁的村民王茂华正在阳光下熟练地进行莼菜分级,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脸上。我问她们皮肤为什么如此白里透红?她俩笑着答道:“都是吃莼菜吃出来的!”全春香说,去年因为疫情,生意不好。今年生意要好些,她还请了3个暑假工。

说到这,我想起了历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喜食莼菜并留下千古佳话。晋朝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身在千里之外,却十分思念家乡的莼菜,索性辞了官归隐家乡,就有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还有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饭稻以终日,羹莼将永年”,白居易的“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苏轼的“若话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

圆融清脆、鲜美嫩滑的口感,加上莼菜的药用价值,让我和家人都对它情有独钟。

此行还让我记起了曾经的一个小故事。2011年的夏莼菜文化节,日本客商到冷水镇参观莼菜田,看到田里清幽幽的水十分激动,当即拂开莼菜,掬捧起水就喝了下去。午宴上,日本客商惊叹道:“你们好奢侈呀,如果我们像你们这样吃,会被骂败家的。”他边说边在盘子上划了一个“十”字,指了指其中一个四分之一的格子空间说:“日本人一桌只会摆这么一点儿莼菜,一顿只能吃这么一点儿。”

被日本客商誉为奢侈品的莼菜,而今却成了我们桌上的家常菜。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两样惦念的家乡菜肴,就像秋风起了,张翰会想起那一碗莼羹一样。此次前往莼乡,我深感不虚此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