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激活乡村振兴“桥头堡”美学生产力

p2_s.jpg

桥头镇风景美如画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顾庆庆 摄

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李文萍

乡村之美,美在自然生态,美在千年文化,美在淳朴乡风。自古以来,乡村就承载着人们的诗和远方,也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桥头镇,地处石柱县腹地,紧邻中益乡,离正在创建的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5公里,处于石柱县康养旅游示范带“中心”位置。该镇风景优美、人文荟萃,定位“千年桥头、水韵果乡”,挖掘山水之美、传承精神之美、创造乡风之美,正努力开创以美学为生产力的农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让青山绿水插上艺术的翅膀”

——挖掘山水之美生产力

7月7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写生基地、重庆市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重庆市文学创作采风基地授牌仪式在桥头镇举行。这意味着,桥头镇正培育文艺创作、写生采风等业态,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市文艺家的创作室和会客厅、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和打卡地。

“让青山绿水插上文艺的翅膀,更好地彰显乡村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在授牌仪式上,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指出,以山作“毫”、以水为“墨”、以文铸“魂”,把基地建设好、运营好、发展好。

桥头镇地处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高差多在海拔600-1200米之间。该镇以藤子沟水库为中心,形成独特的“五马归槽”地形,河谷-丘陵-山地梯级展布,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呈现出林、草、湿一体化的优美风貌。

长期以来,桥头镇“躲在深闺无人识”,发展较为缓慢。经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该镇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本成形,已有脆红李、苍溪雪梨(黄金、翠冠)等特色效益农业1万余亩。

但如何更广泛、更深刻地激活当地发展内生动力则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纵深点。

“桥头镇位于中益-黄水-桥头黄金三角的核心位置,成为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之一,纳入全市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桥头镇工作队副队长叶林介绍,桥头镇依托石柱县康养示范带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在政策、改革等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系列规划紧密落地,涉及1个五年发展规划、3个美丽家园、6个美丽乡村及20个民宿院落规划。

桥头镇还规划设计了“滨湖生态美镇”发展目标,分别以生态修复维系山水格局,建设生态桥头;以特色果品牵引生态产业,建设果香桥头;以山水人居描绘原乡风貌,建设美丽桥头;以村落古寨展露千年文脉,建设古韵桥头。

“将项目、资金和资源重点引向环湖一圈。”王东介绍,桥头镇集中规划打造“康养美镇”“候鸟半岛”“滨湖乐园”“风情渔村”“瓦屋部落”5个环湖重点区域,明确以打造“民宿”“露营”“垂钓”为主的旅游产业、以“渔业”“稻油”“辣椒”为主的三色农业。同时,巩固提升果业、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桥头镇产业多元布局,打造“滨湖生态美镇”的生态肌理、产业肌理。

走进桥头镇,藤子沟碧水如镜,青山立体环绕,勾勒出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沿湖的村庄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长沙村滨湖乐园初步成形,联排的蓝、绿、黄房屋颇具东南亚海边风情,怒放的向日葵、梯田式的水稻与古朴民宿展现出美丽田园风光;瓦屋村融入村落文化元素,分布瓦韵书屋、瓦邦牧歌、酒肆景观、摔碗雕塑等建筑景观,亭台楼榭,古色古香;桥头村的房屋外墙朱红醒目,村便民服务中心庄重矗立在湖边……

步步是景,入眼即画,桥头镇民宿、果园、研学基地、工坊等业态遍地开花,12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开门迎客,瓦屋村还获评重庆市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处理业务”

——传承精神之美生产力

桥头镇以多桥而闻名,曾有一座当地乡绅造福百姓修建的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桥,但每逢暴雨,桥下的滕子沟水位上涨,三多桥也常被淹没于水下。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阶段,“三多桥”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搭建引雁归巢的“回乡桥”、干群同心的“连心桥”、就业创业的“致富桥”,着力解决乡村发展人才不足、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带动力不足等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也被誉为“三桥”精神。

“我回来后主要是为了提升村干部的意识:一是强化村干部对群众的服务意识;二是强化党员的带头意识。”桥头村党支部书记谭雪梅是标准的90后,说话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农学专业出身的她曾在石柱县南宾街道做了4年综合专干,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经验丰富,被桥头镇作为优秀社区干部回引。

“以前是村民来找村干部,经常办公室找不到人,现在是村干部走到农户家中找村民,主动解决问题。”谭雪梅说,现在村“两委”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在桥头村,不仅“领头羊”给力,“回乡桥”的各股力量也为乡村振兴积蓄磅礴动力。

青年企业家刘书琴2018年回到桥头村投资兴业,专注民宿开发;创业之星莫国清发展网红经济,开设网络账号吸引粉丝关注桥头;饮水思源的刘少春退休后,回到村里打造特色民宿、餐厅、观光果园;致富带头人廖洪兴成立专业施工队,带动全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养殖能手陈记勇专业养牛十几年,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和防疫问题;热心公益的谭祥荣深入群众,调解邻里矛盾,解决邻里纠纷……

另外,桥头村已争取各渠道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已招引入驻企业6家,争取社会项目10个,虹吸效应凸显。

桥头村还创新建立“乡村振兴积分银行”,设立“贵和”工作室,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农家班”,有效架起了干群同心的“连心桥”。

为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桥头村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有机水稻、民宿、电子商务“三大产业”。其中,由村集体收储农户闲置房15栋,打造了“冇名堂”“旧时光”“楠溪逸园”等民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50余人,人均月增收达3000元以上。临湖布局的民宿、书屋、餐厅、茶室等作为直播基地,推动桥头农特产品销售和旅游推介。

“三桥”精神将无形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创新打造“党建为引、群众为根、发展为本”的“三桥”支部,激发了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了干群鱼水情,在桥头镇推广应用。

“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处理业务。”桥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力笑着说,桥头镇79名机关干部、76名村组干部、28名驻乡驻村队员、7个工作专班现已掀起了乡村振兴的新势头。

“积分让村民参与感越来越强”

——创造乡风之美生产力

7月7日,瓦屋村的村便民服务中心十分热闹。三五成群的村民前来领取村里发放的儿童节礼品,以及用积分兑换纸巾、洗洁精等生活用品。

“积分让村民的参与感越来越强!”瓦屋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杰介绍,桥头镇跟中国农业银行重庆石柱支行联合设立“乡村振兴积分银行”,围绕环境整治、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助力公益、遵纪守法等五个大类鼓励村民行动起来“加分存钱”,相应的违反纪律、污染环境等要减分,积分可以享受福利兑换、集体分红、荣誉表彰、银行授信等内容。

在胡杰看来,乡村治理一直是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通过积分银行模式将复杂、琐碎的社会治理工作进行量化,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自觉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形成了“积分激发动力、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我们这儿是乡村振兴示范镇、乡村旅游重点村,路修通了,水质也提升了。”瓦屋村村民马培武表示,过去自己不太关注村里的发展,现在有了积分的激励政策,开始积极参加院坝会、公益事业,对村干部宣讲的政策和发展规划了解得一清二楚。

“以前滑坡都是村干部自己带队搞,现在不用喊人,村民们都自愿去处理。”胡杰感慨,清理街道垃圾、滑坡垃圾,村民们积极冲在第一线。”

据统计,目前,桥头镇已建成积分银行7个,在家人口共计2245户,参与群众达1683户,占比75%,群众信访、群众矛盾发生率下降,群众自觉参与疫苗接种、防洪排险、人居环境整治等集体公共事务人数大幅提升。

事实上,积分银行只是桥头镇推动文明乡风、探索文明实践的系列举措之一。该镇在7个村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统筹资源,突出“六围绕六聚焦六提升”文明实践主题,常态开展“六讲”志愿服务、“七个一”等系列活动,举办“乡村振兴·文艺充电”主题活动、“梦想课堂·山里孩子有梦想”主题班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等,促进村民提高思想觉悟、文明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目前,桥头镇人居环境日新月异,精神面貌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梨乡新村”“寨上田畈”等6个人居环境示范项目初见成效,桥头镇小学获评重庆市文明校园,乡村振兴积分银行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宣传推广,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高涨。

千年桥头,水韵果乡。桥头镇已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方向发展态势,正向着全市乡村振兴的“桥头堡”迈进。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