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女法医胡欣:为生活带来更多阳光

p1_s.jpg

胡欣勘察现场寻找蛛丝马迹

通讯员 牟婷邹迪阳 文/图

“请问是胡警官吗?”即使是在办公室,初见胡欣的人,也很难把个子娇小的她,和法医工作联系到一块,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询问。

坚持梦想

成为刑侦战线女法医

小时候,胡欣家附近有个三岔路口时常发生交通事故,现场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每次,她都是低着头匆匆路过,不敢直面那惨烈的画面,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直面尸骨的法医,想象中,未来的自己将会是一名除暴安良、为生活引入更多阳光的人民警察。

高考前夕,一心想报考警校的胡欣,却因身高和视力未达标遇到阻碍。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她从报纸上了解到,“法医”这一冷门专业,可以降低录取门槛,这让她的“警察梦”重新燃起了希望。身边亲友知晓她的想法后大为不解,他们很难想象,这个活泼爱笑的女孩以后将常年和尸骨打交道。

出于对警察工作的热爱,胡欣在亲友担忧的声音中,毅然报考了法医专业。2011年7月,24岁的胡欣加入公安队伍,成为我县刑侦战线上第一位刑事现场女法医。

不畏艰险

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全年级74个人,有20几个人最终未能坚持下去。中途转专业,毕业后从事各种工作的都有。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坚守在法医岗位上。”谈及法医系同学们的现状,胡欣说道。

五年法医专业毕业后,胡欣还要在获评法医鉴定资格的路途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进,整个过程如同游戏中漫长的升级闯关,却并没有引人入胜的剧情,有的只是枯燥的重复与冲破极限的心理测试。

相比学校的教学现场,工作后的现场勘察要严峻许多。胡欣印象中最棘手的一次办案经历,是勘察一起在偏远村落的民房发生的火灾,当时正值寒冬,现场的尸骸被掩埋在厚厚的冰雪和灰烬下,她和同事为了搜寻线索,在废墟堆里刨了一个星期。尸体烧焦的气味、严酷的现场条件、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她身心濒临崩溃,可看见周遭默默坚持的同事,她继续咬牙克服,扛过了那无比艰难的一周。

现场勘察结束后,胡欣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下一步工作中。在办公室整理现场照片的时候,她一边快速翻看,一边不由自主地扇着手,仿佛现场浓重的气味穿透屏幕充斥了房间。在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中,胡欣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强迫自己尽快适应。胡欣深知,这份职业不仅要谨小慎微,更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物证为“利剑”,为死者言,为生者权。

工作10余年,胡欣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破译了一个又一个“死亡密码”,参与勘验各类案(事)件现场800余起,出具法医鉴定书1000余份,直接或间接帮助侦破刑事案件200余件,为我县案件侦破和诉讼作出了突出贡献。

不惧困难

做寻亲路上的圆梦人

2021年1月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县公安局迅速落实部署,成立工作专班,胡欣主动请缨,担任“团圆行动”联络员。

“团圆行动”工作千头万绪,她主动梳理、核查、补充所有入库的案件信息,联络派出所摸排底数,采集失踪孩子双亲的血样,再统一送检比对。因许多拐卖案件时间久远,信息不准确,当事人无法取得联系,胡欣想方法、挖线索,终于联系上了被拐孩童的父母并核实了情况,为“团圆行动”打下了信息基础。

因前期基础数据核实补录工作做得十分扎实,在胡欣和队友们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努力下,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

2021年7月2日,幼时被拐的秦某,在县公安局民警及热心群众的见证下,与分别了整整30年的父母相见。重逢时刻,35岁的秦某与父母紧紧拥抱在一起。

2021年11月3日,5岁时被拐离家的哈某终于回到石柱,与父母相认,30年后再相见,哈某的父母回想起这些年的祈盼、担忧、绝望,不禁百感交集。

2022年1月26日,在下路街道红岩社区八一组,年过花甲的刘某福、向某兰夫妇紧紧拥抱着被拐31年的儿子刘某松泣不成声。

认亲的场面总是催人泪下,三个风雨飘摇的离散家庭终于实现了团圆梦。

“团圆行动”开展以来,胡欣与同事走访多地摸排线索,帮助9个家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在目睹一个个父母与孩子失而复得的悲喜交集的场景后,胡欣从警的初心愈发坚定,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公安工作的意义。

让胡欣备感欣慰的是,家人们也理解到法医工作并不仅仅是直面黑暗,也能为身处阴郁生活中的人们带来阳光。现在,家人们十分支持胡欣的工作,以胡欣的工作为荣。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