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路上展现巾帼风采 ——记桥头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一君

p1_s (2).jpg

刘一君(中)在收购土家腊肉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勤劳、朴素、实干、热心……让人觉得十分亲近,这是桥头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一君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日前,记者到该中心采访时,她正在为30名村民发放电商红包,拿着红包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发展电商产业,离不开乡亲们的关心和支持,回馈大家是我应尽的责任。”面对村民的赞许,刘一君微笑着说。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朴实的农村大姐,竟然将电商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当地小有名气。

转型开启电商路

现年54岁的刘一君是桥头镇野鹤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生性倔强的她不肯向命运低头,10多年前便从乡下到桥头镇的场镇上,从事副食品批发生意。

“2016年,互联网的春风吹到了农村,在给远在福建上大学的儿子邮寄家乡土特产时,我突然萌生了想做电商的想法。”刘一君微笑着道出了发展电商产业的初衷。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后,刘一君了解到,城市居民需要大量的农村特色产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特产品却没有渠道直达城市居民的餐桌上,而互联网就是有效解决农村特色产品进城的便捷途径。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获悉电商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刘一君果断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副食品批发生意,决定向陌生的电商领域进军。她在桥头镇党委政府和县商务委等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注册成立了桥头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电商之路。

梦想从坚守出发

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奋进的道路上,刘一君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坚守,她相信走过崎岖之路,必然迎来一片坦途。

桥头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由于没有技术、不懂运营,刘一君便参加了由县商务委举办的电商培训班。虽然只读过4年书,但在培训期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和请教,熟练地掌握了在京东、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注册店铺的方法。

当初的担忧与困难,在她的努力下被一一化解后,这位农村妇女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从此以后,土鸡蛋、腊肉、土鸡、花生、辣椒、竹笋、香菇……只要村民田地里种的、家里养的、山上采的,在刘一君眼里都成了“宝贝”。

她通过代买代卖,将当地村民的特色农产品搬上网络平台,走出了家门,卖向了全国。同时,还解决了网购商品进入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几年来,刘一君每年要为当地的乡亲们卖出价值100万元左右的土鸡蛋、腊肉、花生、辣椒、竹笋、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帮助了村民增收,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马鹿村梨子组的唐光祥老人,多年来在老家的山林里种植中药材黄连和养殖中蜂,春夏季则采摘竹笋、香菇和天麻。每当接到唐光祥老人要卖农特产品的电话,刘一君总是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去拉货。从事电商产业以来,她每年都要帮助唐光祥销售2万多元的农产品。

携手共筑致富路

“一人富不是幸福,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幸福。”刘一君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一直不忘与广大村民携手共筑幸福路。

脱贫攻坚期间,她主动结对帮扶了长沙村和马鹿村的两个特殊家庭,每月都要到其家中探视,给上学的孩子送去新衣服、学习用具等。

“她经常来看我们,对我们很好。”被刘一君帮扶的长沙村湖心组谢永梅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刘一君带着儿子、儿媳回到野鹤村的老家,为58位年迈的老人送去了慰问品,让他们感动万分。

今年入春以来,为帮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刘一君购买了50多斤价值4000多元的豇豆种子,免费发给瓦屋、野鹤、桥头、田畈、马鹿等村的50多户村民,共种植了20多亩豇豆。

“我提供种子和技术,待农户种植出来后,再保底回收,预计每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可帮助这5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8万元左右。”刘一君说。

从一个对网络一窍不通的普通农村妇女,到如今的电商能手,刘一君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展现了新时代巾帼风采。她表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努力奔跑,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帮助村民销售出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携手广大村民共同走上幸福路。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