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乡千亩农田有了“田保姆”

p2_s.jpg

机耕手驾驶插秧机插秧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文/图)“年轻人在外务工,留守老人无法耕种水田,怎么办?”“留守老人不懂科技育秧技术,不会科学种田,怎么办?”今年以来,石家乡结合农村劳动力缺失现状,紧扣“怎么种田、谁来种田、如何增收”等农业农村突出问题,聚焦为农服务主业,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让1000余亩农田有了“田保姆”,有效破解了“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问题。

“到了立夏节,农机不停歇。”近日,记者在石家乡安桥村和黄龙村的水稻种植基地看到,石柱县官田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驾驶着拖拉机在翻耕平整稻田,拖拉机“踹着粗气”“喊着号子”不知疲倦地来往穿梭。

而在平整后的水田里,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娴熟地将一株株秧苗“插”在水田中。插秧机驶过之处,一排排插好的嫩绿秧苗随风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

“拖拉机一天可翻耕50亩水田,插秧机一天可种植15亩水稻。”据石柱县官田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合作社有拖拉机1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1台、旋耕机4台、无人机1台,组建起了约40人的社会化服务队伍。他们在石家乡通过“全托式”社会化服务,承包水稻1000余亩,从机耕、机插、机防到机收,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

石家乡安桥村综合服务专干段千明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很多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在外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每亩水稻从种到收可为种植户节约500元左右的成本,既解决了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提供机械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打通了农业产业链条。”据石家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工作水稻产业发展,该乡引进了石柱县官田坝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大力推行“全托式、保姆式、菜单式”等社会化服务,通过机械化生产让水稻种植户不再“弯腰种田”,同时又解决了农民种粮“难贮难卖”等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石家乡党委政府安排工作人员与该合作社加强对接联系,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通过示范带动,助力全乡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