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风帆劲——中益乡党建工作掠影

记者罗贤为

编者按: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千里迢迢、辗转奔波,换了3种交通工具来到中益乡,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勉励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中益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乐享蜂蜜甜”的新时代石柱精神,过上了像蜂蜜一样的甜生活,如今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三年变化看今天》系列报道,以此展示中益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新成效。

芳菲四月,中益乡坪坝村,小河潺潺,各色山花渐次开放,花香沁人心脾;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劳作的村民,羊肚菌、黄精、黄连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营养,孕育着无限生机;房前屋后,蜜蜂飞舞,奏响欢快的乐曲,三两声鸡鸣更是平添了浓郁的乡愁。

这是近年来,中益乡强党建、选干部、聚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益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坪坝村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3.4%。“公路坑坑洼洼,农房破破烂烂,信号时有时无……坪坝村比我想象中更贫穷。”时任坪坝村驻村干部韦永胜在《坪坝花开》一书中开篇记录下了所见所感。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面对支部队伍结构老化,干事创业不主动的现实问题,2018年,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刘成勇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回引了12名青年在村委和村集体公司任职,也有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的,为全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刘成勇说。

近年来,中益乡党委以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切入点,将7个村党支部全部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全乡优化调整村组干部30余名,回引本土人才10余名,培养预备党员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40余名,引导70余名青年返乡发展。

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7个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建优势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坪坝村的土地是典型的鸡爪地、巴掌田,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刘成勇大胆提出以村集体名义种植羊肚菌的想法,并于当年试种成功,点燃了村民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集体公司种植的羊肚菌已达30亩,今年预计产值可实现80余万元。同时,坪坝村党支部还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发展了“黄水人家”农家乐46家、在地黄连1700多亩、中蜂1800群。

为了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中益乡党委通过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带动2300余户群众发展中药材、特色果蔬等2万亩,带动全乡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文明的乡风、浓郁的乡情、浓厚的文化、古朴的村庄、自然的生态……美丽乡村如画,这是中益乡通过“三三”联动抓党建,加强志智双扶结出的累累硕果。

看不得、坐不得、闻不得“三大难”曾是向家坝居民点的真实写照。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浓浓的“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乡愁扑面而来。“这个地方原来全部是老式房子,污水横流,环境差得不像样,这几年村里组织大家整治环境,房子修好了,公路也整治好了,到处栽种花草,来耍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聂国发说。

思想脱贫,精神振兴。为补足群众精神之“钙”,拔掉精神“穷根”,中益乡党委创新开展“三三”联动抓党建工作法,通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脱贫典型示范带动,让支部组织力、党员带动力、群众内驱力“三力”并举;构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互利链、“党员干部+贫困户”亲情链、“村支部+党员+贫困群众”责任链,实现“三链”共生;开展“建甜蜜家庭·开创新生活”“建甜净院落·展现新面貌”“建甜美乡村·培育新风尚”行动,实现“三甜”互促,让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逐步变成了熠熠光辉的甜蜜家园,为乡村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旗在中益大地高高飘扬。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