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成“花果山” —— 走进退伍老兵冉亚清的垦荒岁月

szb0409003_003_01_s.jpg

冉亚清正在为果树苗修枝

记者 谭华祥 文/图

“我曾经度过一段孤独的日子。 那段时间,一个人垦荒、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除了深山的鸟鸣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剩下的就是一个人时不时哼两句劳动号子。”春暖花开,百花争艳,记者和几个文友相约走进位于绝壁悬崖上的“花果山”。在与“花果山”主人冉亚清的聊天中,他感慨万分地说道,“我只想一个人回老家在这荒山野岭过我的垦荒岁月,不能生疏了当年在部队时学到的本领,没想到惊动了你们。”

垦荒圆梦建果园

冉亚清的老家叫石柱岩, 位于石家乡安桥村杨柳组海拔近千米的绝壁悬崖上。

这里叠峰起伏, 沟壑纵横, 鸟语花香, 景色宜人,外出只能通过一条挂在悬崖陡壁上的羊肠小道爬上爬下, 因而保留着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美景。在绝壁悬崖半山腰有一根直径5米、高8米的圆石柱, “石柱岩”因此而得名。这里也是避署纳凉、休闲康养的好地方。

石柱岩是石家乡最偏远的地方之一,几十年前, 这里住着冉氏家族冉亚清同一祖父下的9户人家30余人,与同组其他农户相距2公里之遥。

虽然远离集镇,交通极其不便, 但这里土壤肥沃, 水草茂盛, 物产丰富。冉氏家族男女老幼,不离不弃, 凭着对家园的眷恋, 坚守在石柱岩这片美丽富绕的沃土上辛勤劳作。

上世纪80年代, 冉亚清从乌鲁木齐军区某部队政治处宣传部退伍回到老家石柱岩后, 便从湖北利川市园艺市场引进了一批苹果树苗, 经过他的精心照料,几年后,色泽光亮、光滑浑圆、香脆可口的大红苹果挂满枝头。

然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 与山外的差距日渐拉大,冉氏家族无奈背井离乡, 纷纷迁居石家、黄水场镇定居, 靠打工挣钱谋生,大片肥沃的土地就此撂荒。

冉亚清一家定居黄水场镇,远离故土,但回老家垦荒建苹果园的想法时常在脑海闪现。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对于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妻氏女儿,家庭负担沉重的冉亚清, 只能将梦想藏在心里。

2018年,冉亚清的老家石柱岩400多平方米的房屋复垦了, 他不管妻子如何反对和社会上的闲言碎语,重返荒无人烟的老家, 孤身一人, 开始了艰辛的苹果园建设之路。

刀耕火种原生态

“回到我这近2个平方公里荒无人烟的故土, 一无所有。到了村组公路的尽头, 还得步行2公里多的泥泞小道。”冉亚清回忆道,房屋复垦后,没有栖身之处, 他首先从拆除的破旧房子里挑选一些木头, 自己动手靠山边搭建起了两间没有楼层的生产用房。没有电, 大女婿给他网购了一盏微型太阳能灯照明, 手机充电全靠4个充电宝, 除早晚开机看一下信息或偶尔打个电话外,手机全天候关机。

离开老家20多个年头, 撂荒的责任田里已杂草丛生, 碗口粗的水青杠、松树、杉树等长满田间地头。面对艰难困苦, 冉亚清没有丝毫退缩, 选择了迎难而上, 说干就干。

“垦荒的那段艰难岁月, 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没日没夜地劳作, 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冉亚清说,2019年大年初二, 所有人还在家里欢度春节, 而他又回到石柱岩忙着下地垦荒。

为确保在春季栽上苹果树苗, 每天天还未亮, 他就头戴矿灯下地干活了。为了抢时间, 早餐就只得吃点干粮, 喝杯开水,每煮一次饭就要吃3天。

“作为退伍战士的我, 始终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不怕艰苦困难, 不怕流血牺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冉亚清自豪地说,垦荒期间, 他每天劳动11个小时以上, 锄头都挖断了3把,感觉自己的耐力一天胜过一天。

一个人的世界,在400多个黑灯瞎火的日子里, 冉亚清饱经风霜的脸显得更加苍老了,双手磨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 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血泡,身上“掉”了几十斤肉, 原来的“将军肚”变得“一马平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今,30余亩撂荒地已栽植上了3000多棵“烟富8号”“烟富10号”“红肉”“鲁丽”等良种苹果苗,并因地制宜栽种了一些脆李、樱桃、葡萄、猕猴桃、柿子等果树苗。经过他的精心管护, 目前,这些果树苗长势喜人。

冉亚清还在果树行间种植上了向日葵、花生、糯玉米、辣椒、白菜、冬瓜、南瓜等农作物, 不仅满足了自己食用,还增加了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

返乡创业受关注

垦荒打造“花果山”, 一切从零开始,交通闭塞, 生产生活用品以及从陕西、山东发过来的树苗都得靠自己踏着泥泞小道背回基地……冉亚清的垦荒故事逐渐传开了。石家乡党委政府、安桥村“两委”获悉后十分关注, 对冉亚清发展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2021年6月, 乡政府投资10万元, 从村组公路的终点接头, 硬化了一条1.2米宽的人行便道直通苹果园,“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去年11月的一天, 石家乡党委书记丁立华在百忙之中, 挤出时间专程前来我的苹果园参观并现场技术指导。”冉亚清激动地说,现在的干部真的不一样,“接地气”不是挂在嘴边。

2021年8月,冉亚清当年的老首长熊泽海在黄水镇避暑纳凉时听说了他的事迹,一路跋涉到苹果园采风,并现场作了一首打油诗:

战友冉亚清, 石柱土家人。

年轻时入伍, 复员黄水镇。

为人很精明, 吃苦又勤奋。

买地建房屋, 自主搞经营。

出租卖商品, 旅馆迎客人。

生活已无忧, 仍然在打拼。

劳作是能人, 写作锦绣文。

常年有报道, 刊物散文登。

拼搏不歇停, 老家去开垦。

种植农作物, 蔬菜和苹果。

房子在森林, 泉水引进门。

从早忙到晚, 天天汗一身。

带孙去串门, 汽车停山顶。

进入林间道, 步步都惊心。

小路刚铺平, 坡陡站不稳。

好象是天路, 侧身慢步行。

山间旧屋痕, 四周无人影。

新建两小屋, 战友夜栖身。

庄稼很茂盛, 土豆已收存。

玉米熟待收, 绿地是花生。

茄子黄瓜嫩, 辣椒有红青。

分享收获多, 满满战友情。

2021年国庆期间,冉亚清原所在部队政治处宣传部部长王金顺携夫人专程从四川绵阳驱车到黄水,第二天直奔苹果园,对这个六旬退役战士孤身一人在荒山野岭拓荒创业的精神给予了赞扬和鼓励。

冉亚清一边经营着自己的苹果园,一边抽时间到周边调研,撰写了一篇题为《石柱岩300亩富硒良田亟待整治开发》的建议,分别提交到了相关部门,得到了高度重视,决定对这片撂荒20多年的富硒良田实施深度开发。

2021年11月,石家乡政府牵头引进了开发商,调来了挖掘机,历经半个月时间,将这300多亩富硒良田开垦完成。

冉亚清发展产业的事迹,激发了不少村民的创业热情。长期在外经商的杨柳组村民刘胡林,今年春节前夕,也将自家撂荒的十几亩责任田开垦出来,种植上了苹果树。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