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余启红
——从“米书记”到“点灯人”

 

“米书记”余启红(左一)查看“三星香米”生长情况

余启红在阅读讲座中交流发言

余启红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分享读书心得

余启红在图书馆查询资料


“三星香米”水稻基地(本报资料图片) 

特约通讯员 汪万英

邂逅余启红

2016年隆冬的一个周末,我家访时在一个乡党政办公室的桌上,看到了一张打开的《重庆日报》,整版只有一篇文章——《大米真的变“大”了——土家汉子余启红与三星香米的故事》。因为要赶去学生家,来不及细看我就匆匆离开了。不久之后的一天中午,我偶然在重庆卫视“红岩本色”栏目中,再一次看到了“米书记”余启红的身影,被他那种真心为老百姓做事的情怀感动。2019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在重庆北站候车厅,无意间跨进一个扶贫展厅,竟然看到了赫然在列的三星香米!我不禁感叹:这个“米书记”让“三星香米”走出了石柱,走向了更大的市场,让三星乡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真了不起呀!

除了“米书记”,还有一个叫“衣堍”的人,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8年,我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个“衣堍读书”的专栏,作者“衣堍”当时已写了60多篇读书笔记。这个人怎么就那么喜欢读书,还写了那么多读书笔记?惊诧之余,我便经常关注他之后发表的每一篇读书笔记。

“米书记”和“衣堍”于我,只是两个不同的陌生符号。直到2021年7月27日,在石柱“书之韵”读书分享会上,我才知道被重庆市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点灯人”的余启红和卖米的“米书记”、此时已写了153篇读书笔记的“衣堍”,竟然是同一个人!在这天的读书会上,他结合自己的扶贫经历分享了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

余启红引起了我的好奇: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成为“米书记”?为什么又从“米书记”转身为“全民阅读点灯人”?带着心中的疑问,我采访了他。

用笔卖米的“米书记”

2011年11月,上级组织安排余启红回到老家三星乡担任乡长。余启红说:“我十分珍惜在老家担任乡长的机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家乡主政。”回到老家,看到荒芜的梯田里长满杂草,想起小时候与伙伴们在这里扯猪草、割牛草、打闹嬉戏,大人们在田里热热闹闹耕种、收割,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凄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拍下了这一坡枯黄略为泛红的衰草场景,把它放在电脑桌面上,暗暗下定决心,要干点儿什么来改变家乡的面貌。然而他一直没找到契机,直到2014年。

2014年冬天,他偶遇了重庆师范大学一个叫邵景安的副教授。邵教授吃过他带给朋友的三星大米:“你这里的米这么好吃,怎么不发展农民种并培植企业做成一个品牌呢?”

教授一语点醒梦中人。2015年春节后,余启红在乡党委会上提出发展三星乡的大米产业,努力将优质的三星大米推介出去。

但发展谈何容易?企业没钱包装,政府没钱投放广告。如何让三星大米被大众接受、认可?余启红带着三星乡政府的年轻干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三星半月”,开始通过网络,大力宣传“三星香米”。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余启红写的《三星乡迈入“互联网+”发展时代》。此后两年多的时间,他亲自撰写或经他审核,“三星半月”微信公众号发文配图100多篇,展示“三星香米”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销售活动。同时,他还亲自带队到石柱县城、重庆各农贸市场、会展中心以及各种农产品推介会宣传“三星香米”。一时,“米书记”卖米成为了新闻热点。先是石柱广播电视台来做了一个专题纪录片《三星香米:扶贫产业捧出来的品牌》;《石柱报》整版刊载了《党委书记的卖米日记》;接着《重庆日报》刊发了整版通讯《大米真的变“大”了——土家汉子余启红与三星香米的故事》;重庆卫视“红岩本色”栏目的记者到三星乡采访两天,播出了15分钟的专题片《“米”书记》;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的记者专程到三星乡采访,刊出《三星米事》。

那几年,余启红的微信朋友圈天天发的是“三星香米”,他写的文章大都是三星“米”事,他连每天晨跑也是为了推广“三星香米”:“跑步5000米,卖米5000吨!”“我那个时候,也是各个群主最讨厌的人。”余启红说,“很多人邀请我进群,是想我买他们的产品。没想到,这成了我发三星香米推文的阵地。”他曾经被群主暴喝“米贩子,滚出去”被踢出了群。他说:“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现在翻起那几年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我才发现我骨子里是一个疯狂的人。”他一度时间把微信名、QQ名改为“米书记”。

有一次,一个单位食堂买米,他和驾驶员把米拖到楼下了,食堂买米的人叫他们扛上去。他就和驾驶员一起一袋一袋地扛,从没干过体力活的他,脚步一晃、身子一仰,摔倒了,幸好有那袋米垫底,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他连忙翻身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揉了揉生疼的屁股,又扛起米上楼,这时候,泪水和着汗水流了下来。但是,为了把农民种出来的米卖出去,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米书记”卖米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些人纷纷加他为好友,微信好友从300多增加到1200多;2016年县庆电商节这一天,“三星香米”接到订单1700多个。

三星香米就这样,被他用笔推动着,逐步走出三星,走出石柱,逐渐为外人知晓,为大众接受。在专题片《米书记》中给他有个很好的总结:“他用自己的笔改变了家乡的命运。”。

阅读推广的“点灯人”

2017年9月,因工作需要,余启红被调到县委统战部担任副部长,他工作之余平静地坐进书房,翻起蒙尘的书本。

余启红从小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找妈妈要钱订《中国少年报》的情景,从上街要到下街,再从下街撵到上街,最后捡起妈妈气冲冲扔在青石板上湿漉漉的钱,才去订了这份报纸。读初中时,他一周只吃一两毛钱的菜,就为省钱买书;读高中时,在寒暑假来回八九个小时跑到县图书馆还书借书;读大学时,除了泡图书馆外,他还勤工俭学买书。“你一天到晚都在读书,不苦吗?”我有些好奇地问。“不苦呀,我喜欢读书,就与别人喜欢打麻将、喜欢钓鱼一样,读书于我是一项娱乐。”余启红笑呵呵地说。

余启红喜欢读书,也喜欢写读书笔记。他大学时在《长江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篇写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的读书笔记。参加工作后,他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五斗乡有了一份报纸导读》,就是报道他利用当文书的便利为忙碌的乡政府干部编写《报纸导读》的事。而今他在乡政府的战友们依然忙碌,他们没有时间读书,“我何不利用空闲时间把书读了,写成读书笔记给他们看,这样可以帮他们节省很多时间呢!”余启红想。

2017年9月25日,余启红在石柱生活网开始了“衣堍读书”系列文章的撰写。

余启红的笔名、微信名、QQ名都为“衣堍”。“‘衣’,‘一’也。古人把修桥所用剩下的土堆在桥的两边,称为‘桥堍’。‘衣堍’就是一堆垫脚用的土。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愿意成为一堆对社会有用的‘堍’。”余启红在抖音里这样解释“衣堍”的含义。

为了帮助那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余启红做了三件事:一是写读书笔记。除了在某网站上撰写“衣堍读书”系列(截至目前,已写了171篇40多万字)外,还在《重庆日报》《当代党员》《重庆统一战线》《重庆法治报》和重庆新华书店的《新华之声》等发表读书笔记数十篇,在“七一网”开设了“余启红专栏”。二是做现场分享。从2018年起,余启红在重庆书城、重庆图书馆和石柱县图书馆、党校等单位,做读书分享40余次;并在“衣堍读书”抖音号上讲书,多次利用“阅淘网”“衣堍读书”抖音号直播分享。三是通过记述阅读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他积极参加石柱县图书馆每两周举办的“书之韵”读书会,多次组织召开统战人士读书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扩大阅读的影响,从而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读书,喜欢阅读。“做阅读推广,我是认真的。”余启红诙谐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世界读书日”,余启红荣获重庆新华书店授予的“荣誉导读师”称号;2020年3月,他受邀成为市委宣传部“书香重庆”荐书专家团成员;2020年10月,荣获“重庆最美书香家庭”称号;2021年4月,荣获重庆市“全民阅读点灯人”称号;2021年5月,成为沙坪坝书城“衣堍阅读空间”主理人。

以文化人的统战干部

“老爸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读书人,他在家里比较喜欢看书,给我传递一些读书的观念、方法,教我做人的道理,对我影响比较大。”余启红的儿子这样评价他。其实,受他影响的何止是他儿子?他的微信好友从1200多增加到1800多,他每一篇读书笔记的阅读量平均在3500次。

写着读书笔记做着现场分享,余启红逐步意识到,他这样做,也是在做统战工作,是在身体力行地践行“以文化人”的统战理念,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统战对象。因此,读书笔记他越写越有劲,现场分享他一场接一场,并乐此不疲。

余启红曾在几年前的一篇QQ日志中写道:“我竟连续看了三遍电影《杨善洲》,深深地为他的实干折服!被他的为民情怀折服!为他公私分明、洁身自好的精神折服!我争取做一个不白吃国家公粮的干部!”余启红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卖米”,还是读书。

到重庆做现场分享,对方一次补贴200元,除去来回路费、住宿费,都要倒贴钱。余启红却说:“我也没有别的爱好,比起打牌输钱,读书花费还少一些。而且做现场分享,能够促进我深度阅读。我也把现场分享的活动作为做阅读推广的一个‘噱头’,就像去卖米一样,持续引发人们阅读和对阅读活动的关注。”

石柱县“书之韵”读书会会长刘昌渝接受采访时说:“余启红是读书会的主要分享者,为我们分享了很多好书,比如毛姆、余秋雨、三毛、吴晓波的作品,还有一些社会学书籍等。经过长期接触,我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东北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龚志祥在他的《我与石柱》一文中写道:“‘米书记’余启红是我所认识的乡镇党委书记里最为特别的一位。他虽身为官员,但骨子里有古代‘士’的风格。后改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作上敬业,在统战工作战线,也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

“把书读好,把阅读推广做好,带动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当然,能够写出点儿东西,就更好了。”仰望苍穹,展望未来,余启红谦逊地笑着说。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