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0亩“菜疙瘩”变身“金疙瘩”

2月15日上午,西沱镇采收的青菜头直接运到西沱镇南坪村腌制基地准备腌制.jpg

2月15日上午,西沱镇采收的青菜头直接运到西沱镇南坪村腌制基地准备腌制

(记者 隆太良 李玉霞 文/图)时下,天气转晴回暖,西沱镇南坪、黄桷岩、朱家槽等6个村种植的1540亩青菜头,全部进入丰收期。连日来,该镇的干部职工、志愿者和村民深入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展开青菜头采收工作,青菜头的绿色与志愿者的红色、编织袋的白色,在田间地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因地制宜

培育“短平快”产业

一个普普通通的青菜头,以其为原料腌制而成的酱腌菜——榨菜,因有口感好、品质高和方便食用等特点,在众多咸菜中独树一帜,多年来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青菜头生长周期短,管护较为简单,每年10月中下旬移栽,第二年2月上旬开始采收,是一个“短平快”的增收产业。

“西沱镇属典型的长江丘陵地貌,海拔低,地形较为平坦,土壤PH值在6.5-7之间,发展青菜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西沱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该镇通过盘活撂荒地、冬闲地、深调地等土地资源,在探索性发展青菜头产业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自2019年以来,在西沱镇党委政府对接下,涪陵榨菜集团与该镇的种植大户、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青菜头收购协议,确定了保底收购价格,每年种植青菜头1000亩左右,亩产值约1800元。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青菜头产业,2021年秋季,西沱镇党委政府在南坪村青龙嘴组流转土地50亩,打造出青菜头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该镇的青菜头种植面积扩大到1540亩。

规模种植

“菜疙瘩”变身“金疙瘩”

记者在南坪村青菜头产业示范基地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菜头地里,一垄垄青菜头青翠欲滴,微风吹来泛起阵阵绿波,整个基地弥漫着泥土和青菜头的清香。政府干部职工、志愿者忙碌着采收青菜头,现场繁忙而有序。

采收现场,大家拿着菜刀,随着手起刀落,青菜头的根部被砍掉。然后,他们一手抓着青菜头,一手用刀快速把菜叶削去。大家干劲十足,砍削动作娴熟,干得不亦乐乎。

削去了根部和叶子的青菜头,好似一个“疙瘩头”,不一会儿,大家就装满了一袋又一袋。在田间地头,装满青菜头的白色编织袋错落有致,装点着一块块绿色的菜地。

“一个小小的‘菜疙瘩’就是一个个‘金疙瘩’,成为撬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的支点。”西沱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全镇种植的1540亩青菜头,预计采收青菜头3200余吨,总产值在240万元左右,种植青菜头的南坪、黄桷岩、朱家槽等6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平均在15万元左右,种植青菜头的农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

“2018年在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村里引进专业合作社种植了柚子树,每到深秋季节便套种青菜头,实现了一地双产、一地双收。”据南坪村党支部书记谭海林介绍,2021年秋季,全村种植的青菜头有700亩。在柚子基地套种青菜头,不但不影响果树的生长,而且采收后留下的菜叶还可以变成有机肥促进果树生长。

“现在农闲,在家没事干就来采收青菜头,一天有70元的工资。”在南坪村倒水桥组,该村村集体打造有230亩青菜头产业基地,现年56岁的村民谭千安边采收青菜头边告诉记者,每年务工收入近万元,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全靠村里发展起了青菜头产业。

创新发展

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政府职工、志愿者和村民在采收青菜头的同时,与涪陵榨菜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的石柱县爱一城实业有限公司已组织人员,在现场忙着收购青菜头,运输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就在南坪村青龙嘴组,该公司打造的青菜头腌制基地里,一车车青菜头运到基地后,10余名务工村民将青菜头倒入腌制池内,撒上盐,盖好膜,再覆盖上泥土。

“我公司目前建有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腌制池,可腌制2000吨的青菜头。”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扩大腌制基地,确保西沱镇采收的青菜头全收购、全腌制。

据了解,为进一步释放撂荒地、冬闲地、深调地的资源效能,扩大青菜种植规模,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实现青菜头“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西沱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创新产销模式,通过积极衔接,石柱县爱一城实业有限公司在当地建起了青菜头粗加工的腌制基地,实现了青菜头产销“无缝对接”。

“建立粗加工基地,旨在让农户和村集体吃上了产业发展的‘定心丸’,推动青菜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在谈到青菜头产业发展的前景时,西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打印]

[责任编辑: 何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