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一男子被拐31年,跨越千里回家团圆

szb0129003_002_01_b.jpg

刘学福全家为民警赠送锦旗

记者 隆太良 马瑗 文/图

人间至亲是家人,世间至暖为团圆。1月26日,在下路街道红岩社区八一组,年过花甲的刘学福、向天兰夫妇紧紧拥抱着被拐31年的儿子刘青松泣不成声。

在县公安局民警、福建南安警方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石柱群”志愿者的大力帮助下,刘青松从福建南安市跨越千里回到石柱,与离别31年的家人终于团聚了。

年幼被拐

“虽然那时年幼,但我清楚记得是被一个中年人以买冰糕为名把我带走的。”团聚现场,刘青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时间回溯到1990年7月15日,向天兰带着年近6岁的儿子刘青松在下路街道场镇上卖李子。忙碌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儿子没在身边,回到家里,也没有看到儿子。

发现儿子失踪后,刘学福、向天兰夫妇心急如焚,在下路集镇的大街小巷寻找未果,又组织亲戚朋友到全县数十个乡镇贴寻人启事,依然不见其踪影。

后来,刘学福向当地警方报案求助,公安民警随即展开了调查和走访,但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寻找工作没有取得进展。

“是我忙于生意,没看管好儿子。”31年后,提起当年的经过,向天兰仍然深深地自责。心情平复后,她告诉记者,儿子失踪后,夫妇俩肝肠寸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从此踏上漫漫的寻子之路。

忠县、丰都、万州等区县,他们或坐车或步行,整天望眼欲穿,风餐露宿地寻找,一连数月皆无音讯。之后,又外出到浙江富阳等地,边务工边寻找。一年又一年过去,虽然希望渺茫,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2012年,刘学福的女儿(刘青松的妹妹)刘浩琴在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上学,便将寻亲启事发到网上,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多年来,“宝贝回家志愿者石柱群”的志愿者们也经常在寻亲平台和网络上帮助刘浩琴推送寻亲信息。

从而立之年到年过花甲,刘学福、向天兰夫妇两鬓日渐斑白,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到走失的儿子。

福建安家

原来,刘青松当年被人带走后,坐车乘船,辗转多日,被拐卖到了福建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一个农户家里,取名苏尚福。

“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没放弃寻找亲生父母。尤其是2008年从部队复员回家成亲,有了自己的小孩,初为人父后,寻找生父母的意愿更加强烈。”刘青松说,一直善待他的养父养母和奶奶在知道他有寻亲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他。这也增强了他寻亲的信心。

关于老家的记忆,已离家31年的刘青松依然清楚记得:父亲的脸上有颗痣,家门前有条人字形土路,家里有一台打米机,房屋旁边有果树,夏天喜欢到小溪里捉螃蟹……

寻亲的希望之火在2021年1月重新燃起。公安部、重庆市公安局部署展开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的“团圆”行动以来,石柱县公安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局刑侦大队再次采集了刘学福夫妻俩的DNA信息,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系统。

2021年10月上旬,南安市警方经过筛选比对,“锁定”了居住在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的苏尚福。当地公安机关采集了他的血样后,经检验,苏尚福的DNA信息与刘学福的DNA信息完全吻合,民警判定苏尚福就是1990年我县下路街道被拐的刘青松。

回家团圆

31年的时光倏然而过,刘青松本以为与失散的家人团聚已是奢望,没想到在石柱与南安两地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将亲情血脉重新连接了起来。在企业上班的刘青松决定等孩子放寒假时,带上孩子回家与亲生父母团聚。

朝思暮盼中,1月25日清晨,刘青松带着孩子,从福建泉州坐上动车,千里迢迢赶赴石柱。

“儿子,终于找到你了,妈妈对不住你……”“爸爸、妈妈,终于见到你们了!”1月26日上午,在下路街道刘学福院坝,举家团圆的画面,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欢迎回家!”“团圆就是幸福!”刘学福夫妇与刘青松等亲人拥抱着喜极而泣,亲人重逢的场面十分感人,亲戚朋友纷纷送上了最美的祝福。

“感谢大家,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终于回家与父母团圆了。”两行热泪再次从刘青松的脸上流了下来。

老家遗留下来的老院落再次勾起了刘青松儿时的记忆,他与父母亲走在门前的人字形路上,看了看父亲脸上那颗痣,询问当年那台老式打米机的安装位置,又走到了昔日捉螃蟹的小河边,边走边热情地与乡亲们打招呼,幸福的笑容溢于言表。

回家的路再长也长不过家人的期盼,这个团圆虽然等得太久,但有警方和志愿者的助力,这一切不算太晚。虎年春节将至,等待这一家人的,将是31年来第一顿最暖心最完美的团年饭。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