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用真情谱写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

p1_b (2).jpg

苟大润(右二)四世同堂的一家人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当你走进冷水镇玉龙村兴旺组,这里有一个四世同堂且和睦、温馨、幸福的特殊大家庭——苟大润老人已86岁高龄,养子陈群和儿媳徐其武年过半百,孙女陈克卉成家后仍住娘家,如今已有一个三个月大的宝宝。

苟大润与陈群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50年来,在苟大润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全家人用点滴真情和实际行动,书写出了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

用“爱”温暖,收养小孩

时光回溯到1971年初春,玉龙村兴旺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日下午,一位20多岁、衣着破旧的年轻男人,背着一个小孩路过苟大润家的小院。看到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苟大润和村民们招呼这位年轻人歇歇脚再走。

苟大润与其他几位热心的妇女解开年轻人身上的背带后,看到用几片旧布包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可能是很长时间未吃东西,小男孩饿得声音都哭哑了。

“再不让小孩吃点东西,恐怕要饿坏哟!”苟大润和几位妇女烧好开水,泡了一碗白糖水,给小男孩慢慢喂下,再烧好饭菜让父子俩吃了一餐饱饭。

“你们这么热心,干脆把小孩收养了吧,我实在养不起他了……”吃过饭,年轻男人流着泪水说出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这个小孩就是当时家住金铃乡银杏村年仅1岁的陈群。其母因病去世后,其父面对家徒四壁的窘境,便准备背着他投靠居住在原湖镇乡(现龙源村)的亲人,路上便遇见了苟大润等热心人。

当时,年过30岁的苟大润膝下无儿无女,在村民的劝说和陈群生父的强烈要求下,苟大润与丈夫陈维麒商量后,决定将年幼的陈群收为养子。

用“情”抚养,血脉相融

“到我家生活的第一天,小孩因为太饥饿,囫囵吞枣吃了很多饭,结果消化不良,生病了。”记者在采访时,苟大润老人回忆起50年前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心急如焚的苟大润背着陈群,踏着泥泞的山路,来来回回步行到冷水、沙子等地的卫生院检查治疗。她不辞劳苦奔波了一个月才治好了小孩的疾病。

“这个孩子既然进了我们的家门,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像亲生父母一样关爱他。”苟大润在记者采访时说。

陈维麒会木工活,经常出门干活挣钱。苟大润当时是村里的干部,忙完农活和村委会工作之余,全身心照顾孩子。看着陈群一天天健康成长,夫妻俩心里倍感欣慰。

在陈群3岁那年,苟大润背着他到原黄水区(现黄水镇)参加会议。轮到苟大润上台发言时,她将孩子放在台下,可发言完毕后孩子却不见踪影了。

黄水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有一条国道线相通,来往车辆较多,生怕孩子出现意外的苟大润焦急地寻找起来。她在街上逢人便问有没有看到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小男孩。

有居民告诉她,不远处有人在进行打锣舞狮表演,那里有很多大人小孩,去那里找找看。苟大润循着锣声跑到那里,看到儿子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打锣舞狮表演,她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苟大润快步上前,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儿子啊,你看得倒开心,可把妈妈急坏了!”小小的陈群虽未完全听懂妈妈的话,却在母亲的怀里撒起娇来:“妈妈,我还要看打锣舞狮表演。”

用“勤”持家,和谐相处

陈群5岁时,苟大润、陈维麒夫妻便送他上了小学,后来又送他上了初中。

“上小学以后,我从其他孩子嘴里得知,精心养育我的父母亲是我的养父养母,当时我根本不相信。”陈群告诉记者,后来养母将真实情况告诉了他,但在他心里,养父养母就是他最爱最敬的“亲生”父母。

勤劳善良的苟大润、陈维麒夫妇每年要耕种10多亩庄稼,经常早出晚归,寒暑不辍,渐渐懂事的陈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初中未毕业,陈群就主动要求回家务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苟大润夫妻俩苦口婆心劝陈群安心上学,好好读书,他却固执己见,让养父养母心里失落许久。

回家务农后,陈群在勤苦劳作中,转眼间到了成家的年龄。媒人将冷水镇太平村勤俭持家的徐其武介绍给了陈群。两个人相处到1994年10月,苟大润、陈维麒夫妇为两个心心相爱的恋人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

成家后,不仅陈群、徐其武夫妇相濡以沫,而且徐其武和婆婆从未红过脸,婆媳间相处十分融洽。这对年轻的夫妻还发展起了烤烟和黄连产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当陈群、徐其武夫妇的大女儿陈克卉出生后,苟大润、陈维麒夫妇又精心照顾起这个贴心的“小棉袄”。“小时候因爸妈非常忙碌,我就跟奶奶一起睡,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如今,已是孩子母亲的陈克卉更能体会到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就这样,他们一大家人团结一心、和谐相处,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用“心”呵护,赡养生父

春夜喜雨,润物无声。苟大润、陈维麒夫妇处处以身作则,陈群、徐其武这对年轻的夫妻在潜移默化中秉承了他们勤勤恳恳、诚实守信的好家风。

“听说你生父身体不好,在外不能干活了,你去把他找回来,让他享几年福吧!”2010年夏日的一天,苟大润在亲戚家获悉陈群的生父因病已无法生活,回家便对陈群说。

原来,陈群的生父将陈群送给苟大润、陈维麒夫妇抚养后,就将老家房屋处理掉了。30多年来,他一直在冷水、沙子、新乐等乡镇,靠给村民检修房屋挣点零用钱为生。但因年过六旬,身体虚弱多病,渐渐失去了劳动力。

听从养父母的安排后,陈群辗转多地,终于在沙子镇的一个小村落找到了暂住在别人家的生父。

陈群将生父带回家之后,徐其武为公公添置了新衣新被。夫妻俩带着老人到街上理了头发,到医院检查了身体,配备了常用药物,精心照顾着老人。苟大润、陈维麒视陈群的生父为亲弟弟,整日嘘寒问暖,嘱咐他安心住在这个家里。

从此,陈群的生父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在一个屋檐下,一家人陪伴陈群的生父一起生活了整整7年。

用“德”感恩,孝敬养父母

“没有儿子儿媳的精心照顾,我哪能活这么大年纪嘛!”冬日的玉龙村兴旺组白雪皑皑、寒风凛冽,但在陈群家里,却干净整洁、暖意融融。满头银发的苟大润与儿子、儿媳、孙女等坐在一个烧得很旺的煤炉旁笑谈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自己能有这样孝顺的儿子儿媳,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每当说起儿子儿媳,苟大润老人总是感叹道。

2016年4月的一天深夜,年过八旬的苟大润老人因胰腺炎发作,疼痛难忍,急需送医院检查治疗。当时,陈群有事外出不在家中,徐其武急忙联系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到县中医院,检查入住病房后,已是第二天黎明。

安顿好婆婆正准备休息一会,徐其武得知公公陈维麒在家也生了病,又赶紧联系家人将公公送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

“检查结果出来,父亲患上了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可活一年。”陈群默默地说,在养父养母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和妻子衣不解带地守护在病床前,为两位老人喂水、喂饭、喂药……直至出院。

由于两位老人年岁已高,诸多疾病缠身,2016年到2019年间,他们成了医院的“常客”。陈群、徐其武夫妻俩既要忙家中的生产,又要照顾老人,夫妻俩忙里忙外,没有一丝怨言。

陈维麒老人的病越来越严重,住院治疗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眼看着父亲受罪,我非常心疼,真希望能替他分担痛苦。”想起那段日子,陈群忍不住热泪盈眶。

“儿子儿媳啊,是你们的精心照顾让我多活了两年。”2019年3月下旬的一天,83岁高龄的陈维麒老人伸出瘦弱的双手,抓住儿子儿媳的手慢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后,安详地离世。

由于苟大润老人后来又患上了高血压,双手双脚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陈群、徐其武夫妻对养母更加关怀备至,每天为其梳头、洗脸、洗脚、换衣服,经常为其洗头、洗澡、喂药……

“我要照顾好母亲,就像她当初照顾我一样。”“不管多苦多累,我们也要让母亲拥有更加幸福的晚年。”陈群、徐其武夫妇说。

“苟大润老人身上有着中国农村妇女最伟大的母爱,在她的教导下,一家人体谅谦让、相互理解、勤劳肯干,传承了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好家风。”太平村第一书记蔡知洪告诉记者。

50年来,这个大山深处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演绎出超越血缘的挚爱亲情,既让人刻骨铭心,又感到弥足珍贵。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