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镇:栽下“摇钱树” 结出“金果果”

szb0115002_005_01_b.jpg

清明村村民在搬运柠檬树苗(本报资料图片) 

通讯员 陈俊宏

走进沿溪镇清明村,放眼望去,无论是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还是岩前沟畔、山坡林间,满目皆是枝繁叶茂的柠檬树林……

“乡亲们!走上坡咯,大家把工具带好,今天争取把‘宝贝’些打理完,明年产量再高点,大家的荷包再鼓点。”清晨,随着龙河组组长关和平的一声吆喝,村民一天的劳作又正式开始。

关和平口中的“宝贝”就是清明村近年发展的主要村集体经济作物柠檬树,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金果果”。村民陈珍文笑着说道:“靠着这一棵棵‘摇钱树’,全村不少人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大家不仅脱了贫,更是致了富。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这要放到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曾经的清明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虽然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却无村集体产业,村民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没有产业,就留不住人,乡村何谈振兴。

穷则思变

誓要青山变“金山”

看着村民们守着“金山”叫穷,时任清明村党支部书记的曾代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集体富、村民富,集体穷、村民穷,集体空、民心散。想要乡村振兴,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助推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招。

2018年初,在沿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清明村村“两委”干部前往西沱镇开展了实地调研,客观分析本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村情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决定成立清明村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柠檬产业。

产业振兴

力争“输血”变“造血”

清明村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让沉睡的乡村资源活起来,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能将上级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生产和扶持类财政资金,转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持有的股金,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

据介绍,清明村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村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前5年按230元/亩的标准向村民保底分红;第6年起,产业效益按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各50%的比例分红。清明村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还雇佣本村村民务工,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户均务工收入达到了6000元左右。

“柠檬产业的发展,多亏了当时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他们亲自到我家里做思想工作,叫我们以土地入股种植柠檬。听他们算收入账,我们感觉这件事一定行。”一说起当时将土地入股发展柠檬产业的事情,关和平激动不已。

经过5年的奋战,清明村柠檬产业已初具规模,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茁壮成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清明村累计发展柠檬产业1200亩,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村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

按照柠檬树生长周期预计,到2023年正式挂果后,清明村柠檬产量预计可达到1000公斤/亩,年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净产值600万元。按照分红比例,村民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分红300万元。

坚持不懈

绘就蓝图奔小康

其实清明村的柠檬产业只是沿溪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清明村的示范带动下,沿溪镇已发展柠檬产业3600余亩,其中1150亩套种了青菜头。目前,柠檬产业已成为沿溪镇覆盖面最大、受益人口最多、最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林果产业,漫山遍野的柠檬树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摇钱树”。

近年来,沿溪镇将发展柠檬产业作为探索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抓手,以推进柠檬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为工作目标,助力沿溪镇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了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号角。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下一步,沿溪镇还将抓住“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契机,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全力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吃上“旅游饭”,让“摇钱树”结出的“金果果”。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