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农村环保 擦亮发展“底色”
临溪镇做好“结合文章”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szb1214002_002_01_b.jpg

无人机进行防治作业 

通讯员 谭肖 李娟 文/图

近年来,临溪镇深入贯彻“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理念,“加码”农村环保,切实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药肥”双减 、做好农膜回收,进一步擦亮农业绿色发展“底色”,不断做足做细乡村振兴和农村环保的“结合文章”,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完善基建 筑牢“粮仓根基”

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生根,临溪镇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为乡村振兴增能蓄势。

“今年,我们村有45亩的水稻用机器收割,相对于人工收割,省时又省力。这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以前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不仅提高了10%-20%产能,生产还更方便,效率高了不少。现在,大家发展产业的激情更高了。”前进村党支部书记谭书权说。

据统计,2021年,临溪镇在前进村、前光村、花厅村、旭光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受益2155户9008人。 

“药肥”双减 赋能绿色发展

为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全面提高农户科学施肥、用药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临溪镇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药肥”双减工,,进一步提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现在,我家种植的水稻、辣椒等农作物全部进行了统防统治,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解决用错农药的问题,减少农药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有些农田,我们还用上了无人机作业呢,效果不错。今年辣椒的收入,我家就有7万多万。”前进村种植大户谭康柏说起今年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

科学施肥方法培训是进一步提高科学施肥意识与水平,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最直接的途径。“在树的两边挖条沟,沟深4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将肥料均匀地洒在沟中,然后覆土……”在临溪镇的各种植基地里,经常能看到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如何科学施肥。此类培训,临溪镇累计开展30余次,培训人数达1700余人次。

据介绍,为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走好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临溪镇以“控、替、精、统、配”为重要抓手,创建了1个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片,大力引导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申报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100亩,专业化统防统治2000余亩,以点带面,努力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

农膜回收 守护“耕地健

农用薄膜的使用量日益增加,“白色污染”难题急需破解。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临溪镇切实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扎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笔者在临溪镇田间地头看到,政府干部职工和村组干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农膜、塑料包装物使用量和地膜覆膜作物面积摸底调查工作,走村串户宣传农膜回收政策以及废弃农膜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农膜回收的积极性。

“以前种完庄稼后,地膜只能掩埋或者焚烧,非常污染环境。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帮助我们回收废旧农膜,既解决了我们的处理难题、美化环境,还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保证今后的出苗率。”旭光村村民蒋大玉说。

“我镇今年分别回收废弃农膜5吨、肥料包装物1吨。下一步,临溪镇将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处置的长效机制,通过以奖促治、以旧换新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回收网点参与地膜回收的积极性,让田间地头减‘白’还‘绿’,同时,持续坚持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全力守护‘耕地健康’。”该镇农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接下来,临溪镇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展现出生态环境“高颜值”,绿色发展“好气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取得实效。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