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的追茶之路

szb1202002_002_01_b.jpg

外国嘉宾品尝“老鹰红”茶(受访者供图) 

记者 王秦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栽培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对茶及茶文化的记载不胜枚举。

“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这句流传于我县的民间俗语早就植根于冷水镇退伍老兵王中幼小的心灵中。时至今日,他还常常想起小时候外婆用茶叶泡水解渴、熬粥充饥的情景,那种四溢的香气,成为永不消失的味道。

1994年退伍后,王中几起几落,但儿时茶的记忆一直没有消失,让他爱上了喝茶,进而对茶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走上了追茶之路。

王中在查阅与茶相关的历史资料时,《华阳国志·巴志》一书让他眼前一亮,原来巴渝自古产茶。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香茶门》才知道,自己的家乡早在唐宋时期就已产茶,茶叶还曾是“贡茶”。

据南宋著名类书《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四二《香茶门》记载,“忠州之南宾有四园,一多陵,二多波,三罗波,四思龙,皆方饼。惟多陵最上,饭后饮之消食;空腹忌饮多波;次之二园下。”《香茶门》记载的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好茶香茗的产地及特点,“南宾四园”能在此间占一席之地,足见其影响之大。有了历史依据,更让王中产生了要恢复全县高品质茶叶生产的想法,便由此踏上了追茶之路。

几年时间内,怀揣梦想的王中走遍了石柱大大小小的山林,最终把眼光落到了位于南宾街道红星社区的天星茶山。

1968年,抗美援朝退伍老兵袁庆云带领重庆下乡知青和当地社员,共同创建了天星茶山。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后,很多地方所办茶厂承包到户后基本损毁。天星茶山因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当地干部有较强的保护意识才幸免于难。

2016年,经过充分考证、积极争取,王中的想法得到南宾街道的大力支持,随即与南宾街道党工委和红星社区居委的相关负责人达成一致共识,及时抢救性保护本地传统茶树品种资源(四川中小叶种)。他特邀请国内茶及茶文化学知名学者、巴渝茶人魏自建老师作专业指导,对茶园管理、制作技术等进行严格专业把关,努力研发质量硬、品质高的本地茶叶品牌,并依托茶山资源,开始培训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

近年来,王中陆续流转了周边闲置土地1000余亩发展茶叶产业,同时吸纳当地村民到茶山采茶务工、学习种茶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2018年,“涂溪绿水”茶在世界茶联合会主办、丹麦茶文化协会协办的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2021年,“老鹰红”茶、“天心红”茶又在世界茶联合会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茶人茶文化协会协办的第十三届国际名茶评比中双双斩获金奖。

追茶之路固然艰辛,但王中却乐此不疲。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天星茶山打造为影响地域乃至全国的茶产业品牌,大力振兴石柱土家茶文化、茶产业,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度占据一席之地。

茶好客自来。如今的天星茶山,正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做大做强“老鹰红”“天心红”土家茶叶品牌,为我县乡村振兴书写新的篇章。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