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分”撬动乡村振兴“大治理”
桥头镇与农行石柱支行“联姻”推行“积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szb1102002_004_01_b.jpg

村民在“积分银行”挑选想要兑换的物品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村里的‘乡村振兴积分银行’建起来了,可兑现的有哪些东西呢?”“不仅有洗衣液、食用油、垃圾袋、食盐等生活日用品,还有工具箱、折叠楼梯等很多村里买不到的东西呢!”“我们可以兑换东西了吗?”“当然可以,请您出示积分卡……”日前,桥头镇桥头村数位村民,来到设在便民服务中心的“乡村振兴积分银行”,迫不及待地询问了相关情况后,兑换起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

这是桥头镇与农业银行重庆石柱支行(以下简称农行石柱支行)“联姻”,以“政企合作+集团帮扶”的模式,将乡风文明建设、农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设置的“乡村振兴积分银行(以下简称‘积分银行’)”。该“积分银行”不仅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还可换取农行石柱支行的优惠贷款利率等,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和称赞。

因地制宜

搭建积分银行框架体系

2021年,桥头镇被纳入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建设。镇党委政府与农行石柱支行紧密合作、反复调研,探索出了“积分银行”推动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在推进过程中,农行石柱支行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按照农业银行总行全力打造“县域领军银行”的发展定位,深入推进落实《抓党建共建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小积分”撬动乡村振兴“大治理”,不断引领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增强当地老百姓的信心和动力。”据桥头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为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鼓励大家发展产业,该镇聚焦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制定了接地气的《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办法》,细化了积分流程、积分管理、评议公示、积分兑换等7个方面的35条评价标准。

《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办法》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核心,以“做好自己有积分、帮助他人有积分、助力公益有积分、发展产业有积分”为原则,把积分管理延伸到全镇各个领域,并通过“零存整取”方式,将积分转化运用为物质兑换、通报表扬、礼遇鼓励、信贷激励等四类奖惩措施,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合力共建

夯实平台运转基层基础

为确保“积分银行”有效运行,桥头镇与农行石柱支行多措并举,不断夯实平台运转基层基础。

政府主导“统一搭台”。由桥头镇党委政府总牵头,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专门场地、专人管理、专项内容”的统一标准,设置各村的“积分银行”。各“积分银行”布局合理、制度上墙,让广大群众一目了然,充分提高了群众的信任度。

国企支持“软硬兼施”。农行石柱支行投入定点帮扶资金14万元,用于全镇7个村的“积分银行”装修、标识标牌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量身定制“软件系统”、终端设备,实现乡村振兴积分银行信息化、便捷化管理。

集团帮扶“引水添彩”。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充分运用行业资源、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源,为“积分银行”筹物资、拉“赞助”,为“积分银行”注入了源头活水。各村的“积分银行”通过现“分”现“货”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参与积极性。目前,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已累计注入帮扶资金12余万元。

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桥头镇与农行石柱支行将“积分银行”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到村集体经济之中,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积分银行”的管理营运功能,为长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和保障。

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为把桥头镇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样板,桥头镇与石柱支行不断完善“积分银行”运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把乡村振兴“要干的”明确纳入。桥头镇结合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变“被动”为“主动”,虚心听取群众建议,有效凝聚了干事创业合力,切实增强了广大干群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把广大群众“想干的”结合融入。该镇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期盼的事项、最难解决的困难融入“积分银行”,集全民之智、举众人之力,切实化解乡村发展的各类“瓶颈”,把“积分银行”建成办实事、解急难的为民服务平台。

把社会治理“不能干的”照单植入。该镇把“不讲公德要扣分、好吃懒做要扣分、违法违章要扣分”等内容和基层社会治理严令禁止的各类行为纳入“积分银行”管理,定期张榜公布,形成相互监督、互为促进的倒逼机制,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据了解,桥头镇的“积分银行”自今年6月全面推行以来,全镇参与群众达1758户,基本实现在家农户全覆盖,群众信访、群众矛盾大幅下降,社会风气越发向好,产业发展再掀高潮,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