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照“平凡路”
——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夏正权

退休后的夏正权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距夏正权第一次摸方向盘已过去60年。

时间倒回60年前,一名英姿勃发的年轻军人驾驶着卡车,在宽阔的草原公路上行驶、与汽车班的战士们一起训练。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夏正权的一生早就注定与党,与汽车分不开了。今年78岁的他,是一名有着57年党龄的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有着60年驾龄的驾驶员。

1968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先后在原茶园煤矿、原县车队、南宾小学工作,期间都是开车。几十年如一日,他从事运输工作,安全行驶了几十万公里,没有出现任何大小事故,保证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少年从军报效祖国

夏正权年幼丧父,母亲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家中原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更加艰难,一家全靠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让母亲的容颜迅速衰老,重担几乎压垮了她的肩膀。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正权早早独立,小小年纪不得不拿起扁担挑水,只身上山砍柴,在家中烧火做饭,什么活都干,总是想着替母亲减轻负担。

1960年,夏正权心里萌生了参军的念头。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并得到了支持。18岁的夏正权背起行囊走向军营,于同年2月入伍。

在新兵连训练结束后,夏正权被分配到汽车班。他第一次接触到汽车,并对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部队期间,夏正权各方面表现优异,思想认识逐步提高。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考验,于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起,他担任所在连队党支部委员、汽车班班长。

夏正权回忆说:“那个时候,连队开展技能比武,需要蒙上眼睛拆卸汽车零件,然后再进行安装,练的就是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快速拆卸零件,维修汽车。”

1966年,夏正权靠着过硬的本领,被团机关表彰为“四好驾驶员”,连续4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参军8年,他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圆满完成了部队交办的各项任务。

转业地方建设家乡

1968年,夏正权从部队退役,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四川省涪陵地区茶园煤矿工作,主管运输业务。

当时,茶园煤矿还是新建厂矿,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一边当驾驶员,一边当搬运工。

夏正权和同事经常加班加点运输货物,时常都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由于没有搬运工人,他们不得不自己将货物搬下车。因为宿舍没有建好,他和同事只能跻身在临时搭建的窝棚内休息。

夏正权说,当时虽然很艰苦,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脑子里想的都是怎样把活儿干完。

此后,茶园煤矿成立了车队,夏正权担任起车队队长。他以身作则,长期坚持在运输一线,带领车队员工圆满完成了茶园煤矿的各项运输任务,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获得了矿机关表彰。

1978年,夏正权被调到县车队。上世纪70年代,运输车辆少,路况差,运输紧张。他驾驶客运车辆,坚持每天早出晚归,把每位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有时要等到深夜才能下班。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夏正权都对工作满腔热情,尽己所能服务群众。

守初心传家教家风

在那个年代,全县仅有的几条路都是泥碎路,路况不好,若遭遇冰雪、暴雨天气路况更复杂,这对驾驶员的技术和车况要求就很高。

“开车需要胆大心细。我把车祸比作‘猛虎’,随时警惕着。我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出车前都会仔细地检查车况,精细到每颗螺丝钉。”夏正权说,见到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他也会去分析原因,积累经验,警示自己。

在工作中,夏正权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庭中,他同样严格要求孩子。在他的教育下,三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品格,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他们都成长为单位骨干,其中两个孩子任单位党支部书记。

2002年,夏正权从南宾小学退休后,还时常看书读报,加强学习,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退休党支部活动,时时带头、事事争先,真正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掉伍。

夏正权说:“我这辈子没干成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还算是坚持把开车这个工作做好了,几十年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就连一次擦挂都没有。”

驾驶员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岗位。夏正权认真细致地完成好每项运输任务,努力服好务并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在离群众最近的岗位,默默奉献几十年,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记者 王秦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冉沙]